7、粪便和污水
化粪池内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6.5mg/l。消毒后污水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五、消毒过程评价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现场消毒各环节进行评价。评价人员全程参与现场消毒过程,查看现场消毒的操作和相关消毒记录。评价整个消毒操作是否按照消毒工作方案执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消毒范围、消毒程序、消毒剂配制、消毒器械使用、个人防护等。同时检查消毒记录是否规范,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对象、消毒剂浓度和用量、作用时间、消毒方式等,记录表参照附件。
六、消毒后操作
消毒工作完毕后,按照规定程序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对消毒工作人员穿着的胶靴或鞋套底部使用一般物体表面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脱卸时避免污染,全部防护装备脱完后再次洗手并进行手消毒。消毒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放入双层医疗废物收集袋中消毒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填写消毒过程评价记录表。
七、消毒效果评价
(一)评价对象
消毒效果评价对象包括物体表面和空气。对环境或/和物品消毒时,应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对空气消毒时,应进行空气消毒效果评价。
(二)核酸环境检测
终末消毒前后分别对感染者的病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核酸检测。
采样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在表面重复涂抹,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3次以上。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在物表采样过程中,采样对象表面较大时,按照均等的原则划分3-5个采样区域,每个采样区域面积约10cm2,使每个样本实际采集到3-5个同一属性区域的样品表面。样本标识应清晰且具有唯一性,样本采集记录单上的相关信息准确无遗漏,确保与样本对应且可追溯。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1、物体表面
以地面、墙面、桌面、床头柜、便器、门把手、按钮等为重点采样对象,在消毒因子难以达到的地方如抽屉、地毯、墙角等可增加采样点,每类采样对象不少于2个样本。以自然菌评价时,消毒前后采样点应成对设置在同一物体表面或在同类型物体表面,不得在同一区内采集两次。
2、空气
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消毒效果评价。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共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 m处;若室内面积>30 m2,设4角及中央共5点,4角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处。
(四)结果判定
环境的核酸检测结果有助于了解清洁消毒效果,及时清除污染风险,但不作为消毒效果评价依据。
物体表面自然菌平均杀灭率≥90%,且杀灭率≥90%的样本数占90%以上,判为消毒合格;物体表面指示微生物平均杀灭率≥99.9%,且杀灭率≥99.9%的样本数占90%以上,判为消毒合格。
空气自然菌平均杀灭率≥90%,判为消毒合格;消毒前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10 CFU/(皿·15min)时,可不计算杀灭率,消毒后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4 CFU/(皿·15min),判为消毒合格。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方案精选3
一、总则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进一步指导医院相关科室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结合北京市**区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区医院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治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下设医疗救治、专家会诊、消毒隔离及防护、后勤保障、信息、宣传教育、纪检督察及安全保卫9个工作组,负责全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工作。
(二)具体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
1、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应急处置的总体管理,协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院各相关科室及部门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2、医疗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院前及院内具体医疗救护任务及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专家会诊组
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