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科学调整经营业态。
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及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经营业态和营业时间,适当增加通风消毒频次,控制场所客流密度,避免人群聚集,降低传播风险。
23.加强食品外包装消毒。
对肉类等冷链食品外包装,严格采用有效的低温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并定期对消毒措施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对其他货物外包装,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安全有效方式进行预防性消毒,同时做好消毒工作记录和质量控制。
直接接触冷链货物的人员,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等动作。
24.严格食品采购和加工。
坚持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保证来源可追溯。
生熟要分开加工和存放。
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应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肉、水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尽量不提供生的水产品。
25.鼓励采用扫码支付。
推荐顾客采用非接触扫码付费,收取现金时要做好防护及消毒。
有条件的可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提供口罩等防护物资自助设备,方便司乘人员购买使用。
四、公路收费站
26.加强通行介质管理。
安排专人对回收和库存的通行介质,以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或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确保通行介质安全卫生。
收费人员在收发环节,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通行介质规范卫生收发。
27.强化收费车道现场防控。
根据流量及时增开车道,实现“快收快走”,尽量避免司乘人员下车走动。
做好现场人员防护、设备消毒等工作。
有条件的,可设置非接触式智能化收费设施。
28.加强电子不停车收费宣传和服务。
进一步强化宣传,优化ETC发行和使用服务,引导公众安装使用ETC,减少车辆停靠时间,尽可能减少通行介质使用,杜绝疫情传播风险。
五、内部防控管理
29.加强员工上岗管理。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严格落实“体温三测”(全员必测、岗前必测、岗中监测)和“四不上岗”(涉疫风险人员管控措施解除前不得上岗、未按规定健康检测不得上岗、体温检测不合格不得上岗、未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得上岗)要求,杜绝带病上岗。
所有员工应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按规定程序到医院筛查,未排除风险的不得返回岗位。
必要时可实行一线员工闭环管理、倒班运行。
员工要尽量避免参加聚会、聚餐、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
30.加强员工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
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无接种禁忌的一线员工应做到“应接尽接”,加强接种后个人防护。
一线员工及与其有接触的非一线员工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
出现本土疫情时,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或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31.加强员工就餐管理。
采取分餐制,用餐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减少餐间交流。
鼓励以错峰、打包方式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重复使用的餐具应确保“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32.加强员工个人防护。
督促员工上班必须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测量体温并做好相关记录。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须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