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消毒时要按照“S”形或“Z”字形左右或上下往返擦拭,并确保擦拭力度足够;
②空气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器要设置好流量和时间,确保消毒剂量足够;
③浸泡消毒要使用干净容器,确保消毒物品被完全浸没并加盖。
确保消毒作用时间足够。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妥善处理,确保达到无害化。
十、消毒的重点区域
(一)室内环境: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
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二)室外环境:电梯、走廊楼梯、厕所、垃圾箱、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确保病例活动过的重点场所和物品全覆盖。
有明显污染物的区域可适当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
十一、消毒后处置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
①消毒工具表面要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或喷洒消毒。
②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防护眼镜、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
③可回收的工作服将其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专用消毒袋中带回消毒。
④患者生活垃圾与脱卸的一次性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
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消毒,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脱防护服时人员要保持适当距离,并互相监督提醒,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接触污染面,脱卸防护用品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用品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换上外科口罩。
脱掉防护后远离被污染区域并及时消毒。
十二、消毒后采样评价
消毒作用时间后,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并及时带回送检。
进入污染区前采样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采样过程中始终保持无菌操作,确保规范采样,结果准确。
十三、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终末消毒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现场消毒过程评价并填写终末消毒记录表。
链接:现场消毒过程评价之终末消毒过程记录表填写
十四、通风、清水擦拭
离开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及时开窗通风30min,然后人员方可进入并及时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隔离点阳性房间终末消毒措施3
各集中隔离点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现将《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中隔离点新冠肺炎病毒环境消杀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我市集中隔离点环境消杀工作规范有序。
一、压实工作职责
各集中隔离点相关单位要充分认清环境消杀工作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环境消杀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消杀队伍建设、物资保障、技术培训、消杀实施等工作。
严格落实隔离点管控措施,确保隔离点设置标准落实到位、工作规范落实到位、人员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将环境消杀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
聚焦集中隔离点医疗废物消杀、隔离场所消杀工作,并按照“一批一消毒”的原则,在集中隔离对象解除隔离或转出后,及时对其房间等涉及各个环节进行消毒并及时清运每日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各集中隔离点相关单位要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主体责任,做好隔离场所消杀、医疗废物消杀应急处理工作,并将每日工作动态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确保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处置安全、高效和环境消杀彻底、规范。
(二)加强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