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预案适用于指导本街道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四、防控措施
(一)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当发生一定规模的聚集性病例或发生持续社区传播时,中河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建街道疫情防控专班,落实信息报告、工作例会、工作台账、物资储备等制度,迅速组织工作队伍投入疫情防控,配备必要的防控物资,落实全部储备的集中隔离场所,组织做好核酸检测应对准备。
按照自救、互救、援救的顺序,根据防控需求和实际,及时向上级政府提出人员、物资、技术等支援申请。
强化各辖区间疫情防控协同机制,完善各方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确保疫情、人员等信息及时共享到位。
(二)有序推进核酸筛查全覆盖。
以社区为单位设置室外核酸筛查采样点,大型社区设置2-3个采样点,必要时启用集中隔离点、大型企业厂房作为机动采样点。
根据检测力量到位情况,按照密切接触者、涉疫区域相关人员、高中风险地区人员、重点人群、低风险地区人员的顺序,逐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5-7天内实现本地人口全覆盖,全面排除风险隐患。
采样和检测应注意优先顺序:第一批为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人员;第二批为疫点内其他人员及疫点周围人群,近期到访过病例活动场所的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快递外卖等公共服务人员等;第三批为疫情重点区域社区居民;第四批为其他所有愿检人员。
(三)分区分级精准管控。
成立大数据信息处理及转运专班,根据区防控办、大数据专班及公安下派名单第一时间将病例或疑似病例转运至区综合服务点进行排查和隔离防控。
各社区对疫情暴发地和出现病例的居民小区实施封控管理。
中风险地区酌情采取区域和人员管控措施,低风险地区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借助大数据等手段,精准锁定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协助疾控人员对病例进行面对面流调。
统筹协调街道资源,设置2-3个集中隔离场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将所有密切接触者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接受规范的隔离医学观察,做到“应隔尽隔”,确保单人单间隔离。
规范隔离点设施,落实人员健康监测和隔离点消毒管理工作。
(五)强化社区防控措施。
发生病例的社区强化相关防控措施,重点加强防控区域内人员管控,严格社区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健康宣教环境卫生整治、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
各社区协助医务人员及时对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对病例可能污染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
(六)加强重点场所风险排查和管控。
加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市场)、商场超市、饭店餐厅、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落实清洁、消毒、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
防控区域内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暂停营业;生活服务类场所缩短营业时间、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开放式活动场所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正常营业。
五、工作评估
随时组织就疫情形势及相关防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效果评价、资源需求、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
评估报告上报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为制定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