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
主办方和承办方要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主办方要制定聚集性活动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提交评估意见书。
要明确专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提前10天梳理掌握参加人员的健康状况、行程轨迹和核酸检测情况,配合承办方做好现场的测温、扫码查验、应急处置等防控工作。
承办方要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工作处置预案。
因地制宜做好应急医疗、人员隔离、防疫物资配备、清洁消杀、环境通风等保障工作。
要视聚集性活动的复杂情况,适时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承办方要建立活动现场健康监测制度,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对进入场所的所有人员实施体温检测、规范佩戴口罩、监督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聚集性活动失控漏管的要追责
各类聚集性活动因防控不力造成疫情传播的,要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未按照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个人未按照规定规范佩戴口罩、使用场所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评估和监管督导机制,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防疫聚集性活动管理制度3
一、遵循“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分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四强化一提倡”的原则,处理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活动秩序的关系,严防常态化下疫情在集体活动内传播。
二、幼儿园应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的室内活动管理,避免各最小单元群体之间在活动、游戏、吃饭、午睡等环节的交叉碰面,同时教师要相对固定,减少在不同单元群体之间流动重叠。
尽量不举办各类聚集性活动。
三、中小学校应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
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四、大学应根据校园情况合理设置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校区、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等活动。
尽量开放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
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管理,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
五、活动举办方要科学规划活动方案及场地布局,尽量选择室外通风良好的地点举办,并按防控要求合理规划活动场地分区(测温区、活动区、应急医疗服务区、临时隔离间等)、布局及人员动线,要制定流量管控方案。
六、根据场地规模控制活动人数,活动参加人员原则上控制在场所最大容纳人数的50%以内,实行预约分流、分批错峰入场等管控措施,引导活动人员有序进出。
七、根据活动规模和人员数量储备足够的疫情防控物资,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
八、安排专人负责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活动工作人员日常体温监测,对活动参加人员进行健康扫码或登记等。
九、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宣传,开展岗前培训,使活动工作人员熟悉防疫要求和应急处置流程。
十、加强环境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
十一、活动现场原则上不安排就餐区。
若需设立就餐区,应通过采取减少桌椅摆放、间隔1米、错位用餐等措施,适当加大就餐者之间的距离。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做好炊具、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做好就餐区通风消毒。
防疫聚集性活动管理制度4
1、举办或承办50人以上会议、培训等各类活动要制定详细防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原则上于举办活动7日前,将《防控方案》(包括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防控措施、活动参加人员来源地、防控物资保障、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内容)以及《参加活动人员健康承诺书》报属地政府(办事处)审批,星级酒店报市文体旅局审批。
2、所有员工(含临时务工人员)必须注册四川天府健康通,严格监测员工和客人体温,掌握员工和客人近期活动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情况。
3、加强对采购的物资,特别是冷链食品的管控力度,做好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严格查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以及“川冷链”追溯信息,凡是不能提供有关证明的,一律不准采购。
4、暂停聚集性演出、群众性庆祝庆典、聚集性展销促销等人员密集聚集型活动。
5、严格查验并登记每一名客人身份信息、健康码、行程卡,对入境隔离不足28天的客人不能接待,如有发现及时按照规定程序处置,对存在中风险区所涉地级市(或者直辖市属区)旅居史的客人必须查看是否有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无检测报告不能接待,并及时报属地镇(街道)。
6、加强民宿(乡村酒店)公共设施、卫生设施、游乐设备、餐饮设施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