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养老模式由西岗区首创,通过“养老110”呼叫平台、社区老人“呼救通”统、空巢老人家用“爱心门铃”等信息手段,将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老年康乐苑、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成为养老服务网。
合资合作式养老模式。
即广泛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办养老福利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方案和措施2
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精准施策能力。
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全民行动,构建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基本格局,确保老年人依法共享发展成果。
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旅游、体育、教育、金融、地产等融合发展,建设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一、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识
将人口老龄化国情、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培训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
开展主题宣讲和集中宣传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
二、构建多元老年文体教育供给体系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
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持续开展省级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建立老年大学2025学习点,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到年,实现老年大学县级全覆盖。
推进建设“学分银行”。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老年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专兼职教师、志愿者等老年教育队伍建设,拓展师资来源。
创新老年教育形式,整合资源,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院校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向社会开放,发展老年远程教育、“互联网+老年教育”,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
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
鼓励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增加城市书房、小剧场等适合老年人的休闲空间,鼓励学校、书店、10商场、公园等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务空间,构建分钟文化生活圈。
鼓励编辑出版适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图书,加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的艺术作品创作,推出养老相关公益广告。
推进基层单位和社区的老年活动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进乡村、进社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加强老年文化队伍建设,培养服务老年人的文化骨干,为老年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生活品质创造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老年体育健身事业。
加强老年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在城市改造和新建体育场馆时,统筹考虑安排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盘活城市空闲地、15边角地等资源,完善城市社区分钟健身圈。
推进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
支持老年人体育协会建设发展,大力开展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
组织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和丰富多彩的体育交流、培训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老年运动员组队参加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年度体育健身交流活动和培训活动。
倡导主动健康意识,建立集科学健身、运动营养、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人才培养,完善运动处方库,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
三、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科学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
对老龄人口占比较高和老龄化趋势较快的地方,适当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比例。
强化规划实施,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建住宅小区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机制,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适老化户型。
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社区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
盘活空置的公租房、闲置的非商业区公有用房、培训疗养机构搁置用房等资源,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优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服务。
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