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1
一、消毒原则
(一)范围和对象确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短暂经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二)方法选择。
根据环境风险、污染程度和物品特性,可选择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浸泡等化学消毒方式,或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物理消毒方式,或密闭封存、长时间静置,或按医疗废物处置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1.诊疗用品。
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2.环境物体表面。
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季铵盐、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也可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
3.室内空气。
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也可选择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或其他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
4.手卫生。
建议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揉搓双手进行消毒,也可选择75%乙醇、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二、消毒措施
(一)随时消毒。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规范和产品质量要求,卫生安全评价合格。
有人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
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
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无人情况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
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二)终末消毒。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对其居住或活动过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1.病家。
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
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确定污染风险,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确保达到无害化。
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
2.交通运输工具。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和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3.医疗机构(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