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接报:值班领导(负责人)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接报后,携带应急包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
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指挥部,做好现场应急抢救处置工作。
③火情已被扑灭,应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调查火情事故完毕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④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应急处置指挥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方案),做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通知各应急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应急行动,在短时间内扑灭火源或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
⑤按指挥人员要求,通讯联络组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现场应急指挥部联系。
⑥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⑦疏散组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⑧物资抢救组做好物资抢救工作。
⑨现场保卫组做好火灾现场的警戒保卫工作。
⑩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员。
⑾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抢救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3)电气设备着火处置措施①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②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③电线、电气设置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④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⑤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⑥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⑦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4)受伤人员的处置①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②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③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④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⑤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5.3扩大响应(1)火灾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火灾的扑救和控制火势蔓延,并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专业消防队进行救援。
(2)抢救伤员可拨打急救中心电话,请求医务人员进行救护。
(3)专业部门到达现场,主动介绍情况。
指挥权上移后,应积极配合参与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应向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5.4急性职业中毒(1)危害程度分析①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工作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职业人群中毒的事件。
②设备方面:a.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b.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c.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d.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冒、滴、漏或爆炸。
③人员方面:a.没有个人防护用品;b.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c.缺乏安全知识;d.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e.有从事有害作业的禁忌证。
④安全管理方面:a.没有安全操作规程;b.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c.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d.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
⑤大量吸入高浓度的苯、甲苯、二甲苯、汽油、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安全脱离现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生产环境空气中常含有高浓度的毒物,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毫无防护地冒然进入,否则必然造成更大伤亡。
应该先打开该有毒环境的门窗,并用电风扇等进行充分的通风,以降低毒物浓度并送入新鲜空气;然后,救护员佩戴好有效的防毒面具或供气(氧)式呼吸器,携带救护绳等进入该有毒环境,以便保护自己并把中毒者能够安全地抢救到新鲜空气中。
如果现场没有防毒面具等,救护员只能在该中毒环境已经有适当通风的情况下才可进入,以利安全。
对于水溶性毒物如常见的氯、氨、硫化氢等,救护员可以在口鼻上罩上一层湿毛巾,吸足气后屏气进入中毒环境进行短时间的紧急抢救。
汽车维修企业应急预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