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组织定义是通过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客流组织,以及现代的检测分流设备来完成其大容量的客运任务,从而良好地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车站必须预先做好客流组织方案从而组织好地铁车站的客流,所谓地铁车站的客流组织方案,是指经过对车站设备、天气、安全、设施和空间的具体分析,从而对车站某个时间段进出车站的乘客数量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和完善符合地铁车站实际情况的乘客进站、乘车、换乘、下车、出站的疏导和指引方案,以及根据方案进行的车站行车、票务和人员安排和组织。
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要考虑如何实现快速的安全的旅客运输。
同时考虑吸引乘客乘坐地铁,使客流量达到最大和使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地铁站的重要指标。
其中有效的可行的客流组织方案和良好的客流组织执行是实现这一指标的前提。
在制定和执行客流组织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是地铁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安全、快速运输。
保持客流运送过程的安全性,并且尽量缩短乘客出行的时间,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和杂乱拥挤,能够在大客流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运送乘客。
其次,做好大客流的情况下应急预案,同时车站应安排人员做好乘客的疏导、宣传、运输工作,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对车站的客流量进行控制,客流控制应遵循由内至外、由下至上的原则,同时在车站出入口、入闸机处进行客流的两极控制。
最后,如果站台的容积能力不能容纳乘客的数量,在入闸机控制点处控制客流,并且控制乘客下站台的数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优化策略
考虑客流组织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可预见性的大客流,车站的运营组织措施主要有:提前对大客流进行预测,增加运能,加强车站客流组织、票务组织等。
对于不可预见性的大客流,车站需启动突发大客流应急预案,根据提前编制好的应急预案进行客流组织。
1、客流预测。
对于可预见性大客流的分类及特点,可提前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大小制定相应的客流组织方案。
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大客流可通过搜集历史数据,总结规律,得出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客流量。
节假日的客流量可根据历史客流统计数据,得出客流增长经验系数来预测。
地铁沿线举行重大活动时,需要提前了解活动举办的规模、参加的人数及持续的时间等信息。
对于恶劣天气引起的大客流,可以通过居民出行调查,获得其他常规道路交通方式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客流量。
2、车站客流组织。
提前组织好充足的引导员和应急人员,并对引导员和应急人员进行服务、安全及票务方面的培训和跟岗学习,以便当大客流到来时,这些引导人员及应急人员可以熟练地进行乘客的疏导。
在站厅、站台层采取临时疏导措施,设置临时导向标牌、警戒绳、铁马、导流栏杆等,采用人工引导以及通过广播引导的方式疏导客流。
另外也可在出入口外设置导流栏杆,减缓乘客进站的速度。
3、票务组织。
车站提前申报应对大客流的预制票,中央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提前根据车站需要在单程票内写入设定的金额和起始站名,由车、站票务中心或临时增加的票亭售出,以满足大客流时的需要。
当大客流发生初期,站台客流压力不大时,除TVM正常发售单程票外,可在票务中心及临时售票亭增加发售预制票或应急纸票。
当站台客流压力较大时,车站需减缓售检票的速度,可以通过取消售卖预制票、纸票,以及关闭部分TVM等措施。
如果大客流持续时间较长,TVM发售单程票及预制票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使用应急纸票应对大客流。
4、启动突发大客流应急预案。
对于突发大客流,车站町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启动突发大客流应急预案,快速报告、快速反应,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并灵活处理现场突发事件,妥善应对突发性大客流。
在大客流时,可在地铁沿线增加临时应急抢险点,增派专业抢险人员驻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另外可安排车辆专业检修人员跟车进行“保驾护航”,以确保满足大客流疏散的运能保障。
5、特大客流应急措施。
当车站遇特大客流时,应遵循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人潮控制原则,采取站台客流控制、站厅付费区客流控制、出入口(站厅非付费区)客流控制等三级客流控制方法。
第一级是控制站台客流;第二级是控制付费区客流;第三级是控制非付费区客流。
也可进行排队或分批进站,或选择关闭部分入口,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站台层客流压力。
6、其他措施。
(1)调整设备属性。
可相应增加设备数量,满足旅客量多的需求。
如乘客设备量较少,就会导致乘客在利用这些设备时所花费的时间过长,浪费资源且增加客流量。
因此,可相应增加安检机器、自动检票器及售票窗口等。
根据客运站内客流通行量的实际情况,对电梯的运行速度进行适当调节,尽量减少旅客乘电梯时间,促进乘客的流动性,进而缓解车站各层拥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