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落实存在的问题6
一是政策落实还不彻底。
选择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是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期望,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重要因素。
在现行高考政策下,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不得不分流到中职学校,中小学生升学压力很大。
虽然学校实施了政策,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老师减少家庭作业的动力不足。
个别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仍然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有些学生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主动做作业。
这使得“双减”政策的实施并不彻底。
二是课后教师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双减”政策重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但目前部分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人员结构以学科教师为主,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高质量课后服务的要求。
同时,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在课后服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专业性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农村学校。
部分教师兼任多门课程,课后服务普遍存在专业性差、服务内容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第三,教师负担过重。
“双降”政策的实施对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不仅是这项改革任务的承担者,也是改革带来的压力和后续效应的承担者。
随着课后服务的全面实施,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教师用于备课、阅读和研究教育教学的时间实际上减少了。
很多学校把教研会和政治学习安排在晚上或者下午六点以后,老师的教学负担太重。
第四,部分家长焦虑。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中小学生的负担明显减轻,但家长的焦虑并没有随着政策的出台而减轻,在某些方面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否学好,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和纸笔考试。
也有家长担心,在培训机构被大量取缔,很难“给孩子报班”的情况下,孩子该如何应对高考?因此,“双减”政策不仅缓解了家长原有的焦虑,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焦虑点。
双减工作落实存在的问题7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双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增强教学效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制定本实施了”双减”工作,现就我校“双减”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全面加强xxx的领导把住减负“根本点”。
紧紧围绕“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立足点,全面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纠正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全面规范教学行为,盯住减负”政策点”。
今年以来,教育部就包括作业管理在内的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明晰相关管理政策底线边界,突出落实刚性要求,用“硬杠杠”减掉学生作业等负担。
第三,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守住减负“支撑点”。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应教尽教校內学足学好,这是推进学生减负的根本支撑。
县教育局正在组织修订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要素,釆取有力举措铸师魂强师能,引导每一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育好每一名学生。
为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多样化课后育人活动,已启动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行动,加快推进公益惠民、自愿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后育人活动全覆盖,努力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引导学生从校外回归校内。
第四,全面从严规范整治,管住减负“关键点“。
当前,校外培训已成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关键源头,也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今年初,XX县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列入县纪委年度''点题整治"重点项目,旨在借助县纪委执纪问责有力支持,构建起部门整治、纪委监督、社会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第五,全面加强家庭教育,扭住减负“平衡点”。
减负是一场观念和认识上的改,需要家校相向而行才能找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又避免负担过重的“平衡点”。
当前,家庭教育仍是短板,家长不理性、焦虑情绪引发一系列“剧场效应”是学生负担加重的重要因素。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指导各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科学育人观念,通过家校共育,促使家庭和学校在减负问题上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第六,全面深化评价改,抓住减负“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