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前景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粮食行业前景分析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2022年夏粮收购圆满收官,秋粮旺季收购平稳有序,预计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8000亿斤左右,与近年来平均水平相当。
当前,秋粮收购处于高峰期。截至1月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324亿斤,同比基本持平。从区域看,目前南方中晚籼稻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收购进度已过九成;东北、华北正在集中上量,华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度超四成。
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五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共安排收储库点790多个、仓容560多亿斤,完全能够满足收购需要。
粮食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来源,也是几乎所有食品的重要原料,因此也可以说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从粮食仓储规模来看,仓储规模主要以大型和小型为主。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粮食安全监管,一方面积极推进高标准粮库的建设,推广智能通风、保温隔热、电子测温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安全储粮、绿色储粮、智慧储粮;同时,加强对储备粮的监督,加强反贪,严厉打击”靠粮吃粮”的贪官,保证粮食数量、质量、贮存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受干旱等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复杂国际局势综合影响,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和价格持续大幅波动,粮食减产和粮价飙升并进。对此,一些产粮大国纷纷调整粮食贸易政策,目前已有20余国禁止粮食或畜肉类出口,其中包括印度、埃及、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
有关国家的出口禁令让本已危机重重的国际粮食市场再度蒙上一层阴影,在扩大世界粮食缺口的同时,也让世界粮食贸易格局面临挑战。
农资与粮食价格飙升,对各国粮食安全已产生很大影响,加之多国禁止农产品出口,这使得国际粮食供应紧张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面对复杂的国际粮食贸易挑战和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实现夏粮丰收对我国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稳定物价、主动应对国际粮食市场冲击意义重大。
随着“优质粮”项目的深入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保质”和“保鲜”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已达到1.3万亿吨。另外,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国粮食应急处理企业已超过5500家,36个主要的大中城市和市场波动区域的成品粮油储备均保持在20天以上。
利用绿色储粮、现代物流、新装备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粮食质量,大幅度降低仓储物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收储能力,大大便利了农户的销售,也为广大的种粮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通过国家托市提高粮食价格、帮助受灾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粮食等级等,可为粮农增加300亿元以上的收入。
粮食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粮食生产多次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灾害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大,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专家认为,要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采取政策和技术措施,努力做到“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
国家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方面,今年首次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又启动大豆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降低生产和市场风险。防灾减灾方面,加大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资金投入,安排16亿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在主产区全覆盖,安排100亿元资金支持南方中稻抗旱保丰收,力度之大多年少有。
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粮食丰收来之不易,由于粮食主产区遭遇秋汛夏旱,秋粮和夏粮都面临严禁挑战,而在救灾资金、高标准农田以及农业科技等作用下,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有专家表示,粮食丰收稳定住了粮价,进而稳定了物价水平,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支撑,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里。同时,中国农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应在科技加持下,不断努力探索粮食可持续发展道路。
着眼于未来,我国稳定粮食生产仍然面临风险和挑战。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方面,要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实现粮食稳产与农民增收互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让一系列稳预期、增效益的好政策落实落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形成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不过,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比如,双季稻区水稻栽植、甘蔗收获等机械化水平较低,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小众机械相对缺乏等。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金融机构应加快构建与农机生产企业相适应的信贷政策体系,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