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个人报告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调研报告精选4篇
大小:23.62KB 4页 发布时间: 2023-03-14 13:37:16 3.66k 2.67k

针对自驾游、短途游、周边游等疫情期间主要的出游方式,加快补齐基础配套设施供给短板。加强景区停车场充电桩供给,积极开展检修、维修、运营工作;增加周边游、短途游目的地的厕所、环保垃圾箱的供给;做好自驾游道路标志标识、景区标志标识的更新;进一步完善城市周边旅游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城市周边移动网络的覆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适当增加相应的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和驿站的建设。

(三)推动产品升级,丰富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

一是谋划产品结构升级,在自驾游、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领域开发新业态、推进新业务。例如,露营公园、虚拟现实与户外体育休闲等人流密度较小、满足中等收入群体的细分项目类型。二是着力品质提升,应对高品质、个性化市场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打磨提升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产品与服务,重视发展小而美、优而精的高端特色文旅项目。

(三)提升数字化能力,催生更多新型消费、升级消费。

疫情加快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旅游产业,未来应结合云旅游积极创新文旅产品及其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深度开发在线旅游精品,加速虚拟现实旅游产品升级,在创新旅游娱乐项目和旅游营销等方面释放更多潜力,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四)融入新基建大势,建立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体系。

依托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提高消费便利程度。一是建立旅游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大数据平台,对景区景点人流状况实时监测,及时实现数据发布共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二是探索线上线下协同的旅游管理服务,运用互联网+旅游使管理服务向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共享化提升,加快旅游应急响应速度;三是运用智能化和数字化工具,获得更加精准的一手资料和数据支撑,研判相应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经营产品的不断匹配和运营方式的不断升级,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迎接数字时代做好提前布局。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调研报告精选4

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时代,旅游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在吸纳就业、脱贫攻坚、保障民生、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稳就业、稳增长、惠民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影响。

一、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旅游业给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具有综合性、体验性、敏感性等特点。

(一)旅游业综合性强、体量大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包括交通旅行、游览、购物、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活动,涉及旅行社、OTA平台、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等单位,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也是旅游大国。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旅游业占到我国GDP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以体验式消费为主

旅游业是一个依赖体验,能直接为消费者带来幸福感、愉悦感的行业。旅游需要一定的空间和人员的聚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直接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感、真实感,这是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中华民族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旅游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有效途径。旅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以线下体验为主导。但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数字科技、虚拟现实的发展,旅游产品线上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式会流行起來,新技术将重塑旅游业的运行模式。

(三)旅游业外部环境敏感性强

旅游业是典型的人群聚集性产业,极易受到传染病等突发公共事件冲击,外部环境敏感性强。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人群聚集型产业,需要劳动者自身之间、消费者之间、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高频率密切接触。疫情来临时,病毒通过高密度的人群集聚,极易造成相互传染。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一旦出现疫情,如,非典、霍乱、黄热病、埃波拉出血热等,旅游业的反应最为敏感脆弱,也最为激烈直接,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强烈冲击。

(四)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性强

我国已进入“旅游社会”,“旅游社会”的门槛是GDP人均达到5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旅游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旅游休闲消费已大众化,旅游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回补、稳定就业等方面作用巨大,带动性强。比如,旅游业在教育、扶贫、就业等领域,通过历史文化街区、农家乐、民宿等的投资与运营,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无论对消费者的心态、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还是对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运营模式、市场开发等,都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旅游经济出现阶段性断崖式急速下滑

疫情导致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景点等暂停营业,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断崖式下降。受冲击最严重是餐饮住宿、文化旅游、批发零售、展览、景点等行业,很多旅游企业关门大吉,或者把活下来作为最大追求。有的企业现金流只能支撑三个月,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高。项目关闭期间,企业人力成本、租金费用等刚性开支需要支出,增加了企业运转的困难。中国旅游研究院指出,预计2020年中国旅游收入将减少1.18万亿元。估计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比2019年下降15%左右。随着海外疫情的加重,从事海外游的旅行社、航空公司、海外游学机构等受到巨大冲击,恢复期将会漫长。

(二)人员流失、复工复产的隐忧

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旅游行业的稳岗、复工复产带来压力。突发疫情之下,很多旅游企业压力山大。企业裁员、降薪、安排员工无薪假期、补休、轮班上岗,甚至辞退临时工,是企业控制运营成本应对危机的通常做法,这无疑会导致员工流失。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中低端人才,旅游行业的人才相对比较匮乏。稳定员工队伍,尤其专业人才队伍,留住有较高学历、懂业务、有经验的骨干员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否则,给复工复产带来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三)疫情对旅游消费观念的影响

每次大的灾害,都会改变人们的心态,直接影响到生活观念、消费观念、以至于旅游观念的变化。这次疫情的禁足生活方式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认识到健康和大自然的可贵,认识到通过旅游放飞心情的可贵。压抑之后,人们要释放精神压力,必然会“出去走走”、“吃个饭”、“换个环境愉悦身心”,休闲旅游的频次会更高,对旅游业品质的要求会更高,大众旅游消费的刚需会更强。历史经验证明,疫情过后,旅游业一定会有较强的反弹,可能创出旅游业绩的新高。

(四)旅游业的洗牌重组和变革

疫情对旅游业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旅游企业的破产、收购、合并、重组。近日,华住集团旗下的怡莱和你好酒店合并就是个例证。疫情期间部分旅游企业不能正常经营,行业的整体洗牌是不可避免的,要么坚持下来,要么出清。对于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来说,疫情也许是一个“捡漏”的机会,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破产。非典疫情使资金实力不足、运营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倒闭,然而,首都旅游集团、新燕莎控股公司、全聚德集团却实现重组,还有的实现跨界融合。可以预计,疫情后,一批企业和项目被并购或遭遇关停,部分企业可能借机做大做强。

(五)网络和科技在旅游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疫情期间,线上的旅游活动更加活跃,在线办公、知识付费、“宅经济”、“线上消费”、“无接触服务”等成为新宠。新需求催生新供给,“云旅游”成为疫情期间新的增长点。文旅部推出在线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公众可以在线观看全国博物馆线上展览,四川文旅厅推出“文旅相伴·宅家过年”线上文旅平台,山东推出“好客山东文旅在线服务”,提供云视听、云课堂、文化战“疫”、VR看齐鲁等十余项服务。疫情倒逼科技创新,促使旅游业向智慧旅游发展,实现价值倍增成为可能。

三、疫情下旅游业复苏发展的对策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冲击,是一次大考,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要针对旅游业的特点和疫情造成的影响,准确研判形势,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对策,化“危”为“机”,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用好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增强战胜疫情信心

政府提供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做法。2001年英国口蹄疫、2015年巴黎的爆炸袭击事件、泰国海啸,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都出面给予政策支持。巴黎城市通、日本的多年往返签、普吉岛免税,都是灾后重振旅游业政策的结果。非典时期,我国政府启动全面推进旅游业恢复与振兴计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要用好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做好恢复营业准备,推动复工复产。一是特殊时期的税费减免缓交,包括减免或者缓交一定期限的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二是保证金暂退政策,如,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暂时退还旅行社80%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三是金融支持政策,如,政府的专项贴息贷款,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降低贷款利率等金融手段。四是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如,山东省计划安排1.5亿元专项扶持,重点用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项目建设、设施升级改造、文化惠民活动等。这些政策有助于减轻企业压力,提振行业信心,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满足疫情结束后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活动的集中需求,发挥旅游业拉动经济的功能。

(二)未雨绸缪练好内功,打造品质旅游、深度旅游

疫情后,群众对旅游行业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品质旅游、深度旅游成为迫切需求。一是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政府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要与城市管理以及消协等部门密切合作,有效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旅游企业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安全、放心、满意、和谐的畅游环境。尤其健康卫生方面,要做实做细,比如,旅游接待车辆、客房、餐厅、厨房、旅游厕所、公共娱乐区域的卫生等等。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市场和营销的调研,摸清市场走向,开辟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发行文化旅游消费券、举办文化旅游消费惠民节等方式,促进文化旅游市场的复苏。我省要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形象,营销好“山东人游山东”活动,做好大运河、黄河流域等国家重点战略部署,做好“六好”優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重点推广。疫情后消费需求终将释放,旅游市场终会复苏,要做好国庆节等节假日旅游启动及应急预案。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复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应对疫情,复苏发展旅游业,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在政策设计上,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旅游企业要进行奖励。旅游业是当前“稳就业”的主战场,稳岗、稳就业显得格外重要。并且要借此机会广纳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二是充分利用市场空档期,加强员工技能和业务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训范围要到位,对经营管理者,以及导游、讲解员等进行免费培训。设置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比如,旅游政策法规和标准,应对疫情的成功案例,语言及服务礼仪的培训,旅游业有序复工复产指南,疫情后旅游业的振兴之策,等等。创新培训方式,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云课堂”、视频直播、视频录播、实时互动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业务交流。三是建立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鼓励各类人才进入旅游行业。山东省对从业人员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奖励本年度通过中、高级导游晋级考试的在职导游,这对于鼓励从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稳定员工队伍大有裨益。

(四)创新旅游新业态,培育疫情下的旅游增长点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