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进减量效果最明显的可腐烂垃圾就地沤肥处理、经济价值较充分的可回收垃圾入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3、加强引导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
推进畜禽养殖场升级改造,配套建设和完善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杜绝随意抛尸、随地埋尸。
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秸秆、果蔬等废弃物采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方式处理,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开展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试点,回收利用率达91%,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0xx年实现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6%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系统思维,做到“五个融入”,统筹推进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来系统谋划,全力推进。
一是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
把它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来抓,高标准对全县132个村进行规划,按照“全面覆盖、分类推进、示范带动”的方式,对25户以上的村庄,分“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精美社区”三类进行整治提升,目前全县1881个村庄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942个村庄达到生态宜居标准、698个村庄达到精美社区标准。
同时,按“五净一规范”标准整治庭院53700户、整治率达96%,评选“五美庭院”5700户,达到了以农户整治家庭“小环境”促进村庄人居环境“大治理”的效果。
二是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
把它作为构建生态发展新格局的“第一仗”来打,以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为目标,全面抓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通过以奖代补,改造户厕3639个,奖补资金560多万元,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建设乡村公厕198座,建有乡村公厕的行政村达100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5。
6%。
积极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6个村获评国家森林村庄,1个公园被列入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三是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中。
坚持“精致县城、特色景区、秀美乡村、集群产业”四位一体,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全县2个4A、5个3A景区周边12个村庄及旅游公路沿线52个村庄,按照乡村旅游标准进行整治提升。
同时,立足红色资源,保护红色建筑,修缮红色旧址,打造红色展馆,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为全域旅游增添动力,在全县打造了小松丹溪、xx秋溪等8个红色名村。
20xx年我县成功创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是融入产业发展工作中。
村庄美,人气才会旺,产业才能兴。
我们坚持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从改善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入手,开展“三请三回”,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大由大手抓饼、德都食品等一大批食品企业的落户投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极大地带动了村集体的增收,也促进了白莲、果蔬以及养殖业的发展。
农村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人气,目前形成“农家乐”型、“采摘游”型、“乡村游”型示范点28个,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
五是融入乡镇建设工作中。
紧密结合全省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和全市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实行镇村联动、平衡推进。
通过秀美乡村EPC模式投资2.49亿元,对5条主要干线11个乡镇95个村庄进行串点连线成片整治提升。
通过“1+2+N”模式,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设“一个县级成型示范点、两个县级储备示范点、N个乡镇示范点”,每年打造11个示范点,逐年梯次推进,逐步扩点成面。
同时,注重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和风貌特色保护传承。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五大难题”,重点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乡镇、村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精准把脉,找出问题,对症下药,系统治理。
一是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解决垃圾乱扔乱倒难题。
20xx年,我县已开始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20xx年全面铺开县、乡、村、组“四级一体”模式,垃圾收、清、运全部由首创环保一家公司负责,县、乡、村、组四级对公司运行情况进行每月考评,达80—90分的按合同条款每月支付农村垃圾治理经费,高于或低于按得分比例分别进行奖励或扣减,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已成常态。
二是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解决污水乱排放难题。
以政府招商方式,引进江西挺进环保公司,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全县所有圩镇和85个行政村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覆盖率达68%,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是推进乡镇公墓建设,解决乱埋乱葬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