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稳步推进金融业改革,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是加强金融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稳健运行。
五是加快金融市场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
六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是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果。
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较大的企业,其结构比较稳定,因而它们开始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新产业的产品经过广泛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欢迎或偏好,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新产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供给方面相应地出现了一毓的变化。
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投资于新产业的企业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
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
生产厂商不能单纯地领先扩大生产量,提高市场的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领先追加生产投资,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和维持企业的生存。
但这种方法只有资本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有方的企业才能做到。
那些财力与技术较弱,经营不善,或新加入的企业(因产品的成本较高或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则往往被淘汰或被兼并。
因而,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虽然增长很快,但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非常大,破产率与合并率相当高。
在成长期的后期,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在大幅度下降之后便开始稳定下业。
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迅速赚取利润的机会减少,整个产业开始进入稳定期。
在成长期,虽然产业仍在增长,但这时的增长具有可测性。
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产业的波动也较小。
此时,投资者蒙受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他们分享产业增长带来的收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运行状况: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金融类上市公司有8家,其中银行股4家,证券公司1家,信托公司3家。
从整个金融板块来看,其2001年的经营状况不仅好于证券市场平均水平,而且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从金融板块内部来看,与我国金融行业中各子行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相对应,银行股的总资产、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远远大于证券类和信托类上市公司。
1、银行股: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2001年,银行类上市公司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各家上市银行通过增加分支机构实现外延式拓展,总资产和各类存贷款规模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如深发展在2001年的资产规模增加了将近一倍,浦发银行增加了33.9%,而民生银行则翻了一翻。
深发展的存贷款规模分别增长了68.14%和39.92%,浦发银行分别增长了39.71%和38.99%,民生银行增幅最大,分别增长了97.25%和95.68%,就连当时尚未上市的招商银行也分别增长了30.3%和27.74%,大大高于2001年全国金融机构平均16%和11.6%的水平。
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四家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没有下降,相反,四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其中,到2001年年底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仅为2.8%,深发展的不良贷款比例同比下降了将近7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资产扩张较快,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民生银行的下降幅度最大,2001年底比2000年底下降了11.4个百分点。
但是,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以及巴塞尔协议的规定相比,四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目前却都不算低。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股的经营业绩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2001年,四只银行股的主营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除深发展以外,其他银行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也都有大幅增长。
其中,民生银行的表现最为突出,主营收入同比增长接近一倍,净利润增长将近两倍,每股收益增长了一倍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了7.26个百分点。
由于盈利状况较好,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三只银行股2001年度的分配预案也显得较为诱人。
从营业收入构成角度分析,2001年四家上市银行的赢利表现各具特色。
在代表传统业务地位的利息收入方面,深发展的该项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达到73.61%,而在业内素以创新意识著称的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此项业务的比重就相对较低,民生银行的比重为62.48%,招商银行的比重为61.78%。
在代表创新业务的中间业务方面,招商银行的"一卡通"业务红透大江南北,2001年该行手续费收入达到4.07亿元,远远超过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其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8%。
而在债券投资方面,2001年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表现较为突出,两家银行的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39%和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