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
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
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
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
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9年,在县、乡两级级机构改革中,将原畜牧食品局的行政职能全部划转到新组建的农业农村局,将原畜牧食品局派驻到各乡镇的畜牧兽医站划转到乡镇(街道)。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运行,县、乡两级畜牧兽医职能有所弱化、人员管理较为混乱、工作运行极不顺畅。
畜牧兽医力量不足,体制衔接不畅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体系“职能淡化、力量弱化、支持虚化”尤为突出,导致重大动物疫病频发、畜牧业发展受阻,已严重影响畜牧经济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笔者结合开江实际,对当前畜牧兽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意在进一步理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促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
一、畜牧兽医工作现状
(一)行政管理体制。
在县级机构改革中,将原开江县畜牧食品局的行政职能全部划转到新组建的农业农村局,成立开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而实际上并非所有行政职能全部被划转到农业农村局,划转到农业农村局的只有承担原畜牧食品局部分行政职能的动物卫生监督所、饲草饲料监测管理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三个事业站(所)。
而承担动物防疫法的另一法定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承担畜牧法的法定机构--畜禽品种繁育改良站(主要负责畜牧业生产发展,有的地方叫畜牧站)仍隶属于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进而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又将原畜牧食品局派驻到乡镇(街道)的畜牧兽医站和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及其人员(绝大部分为官方兽医)划转到乡镇,与原乡镇农技站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人财物与工作推进由乡镇集中统一管理。
2021年1月,为进一步理顺县级层面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经开江县委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将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划归为农业农村局管理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参公管理),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任农业农村局委员。
通过再次调整,畜牧兽医工作运行较改革初期有所好转,县级管理体制相对成熟。
(二)工作运行模式。
当前,畜牧兽医工作至上而下属农业农村部门主管。
从开江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畜牧兽医工作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主要由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饲草饲料检测管理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畜牧与渔业管理股等相应机构承担具体业务工作。
而畜牧兽医相关业务工作落地在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承办。
诸如基层动物检疫检验、动物疫病防治、畜禽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业生产发展等日常工作。
(三)产业发展态势。
历来就有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的
半壁河山之说。
开江县畜牧业发展最高峰应在2016年,当时全县各类畜禽适度规模场达2186个。
全年生猪出栏68.6万头、家禽2100万只、肉牛5.3万头、肉羊33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4.5亿元,在全县农业总产值占比达56.2%。
后随着国家、省、市统计数据的不断调整,以生猪为例,2019年全县出栏生猪统计核定数仅为25.7万头,2020年出栏生猪统计核定数为29.3万头。
目前,全县实有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共计957家,但在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平台登记备案的只有560家(其中:生猪330家、肉牛101家、肉羊26家、鸡32家、鸭53家、鹅16家、兔2家),登记备案率不足60%。
畜禽生产指标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降低,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重点在畜牧、出彩在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