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高端人才招引。
持续引进畜牧兽医硕博人才,重点在动物疫病防治、畜禽品种繁育改良、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和动物营养等方面招引高端人才,致力于提高开江动物疫病防治、畜禽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科技生产力。
加强对招引人才,尤其是外籍人才家庭、婚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人文关怀,确保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2.强化科技人员培养。
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年度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学习,县级层面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大型、集中式培训学习,培训对象涵盖县、乡两级相关工作人员、种养大户、村级防疫员,培训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简洁明了,突出实用性,全面提升本县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3.强化人才队伍管理。
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把政治理论学习同专业技术学习融合统一,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和谈心谈话活动,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
帮助年轻同志树立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锻造、保护好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把畜牧兽医队伍培养成能担大任、敢堪重用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持续加大投入保障。
1.稳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
按照县政府常务会纪要有关事项,建议稳定每年动物防疫经费70万元,不随意调整,不少拨、漏拨,实行专款专用。
确保疫苗购买、物资储备,实验室设备添置、维护等方面的资金保障。
2.动物卫生管理经费列入预算。
贯彻落实《************************》第四十五条之规定:动物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建议将动物检疫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常年预算,每年不低于50万元。
主要用于购买检疫设施、非洲猪瘟检查站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以及生猪定点屠宰场官方兽医的夜班补贴等方面。
3.设立畜牧产业发展基金。
抓实抓好畜牧兽医工作的核心在于“六个字”,即:发展、防疫和治理。
发展是要务、防疫是关键、治理是保障。
三者绝不孤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建议细化、明确全县畜牧产业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发展路径和工作措施。
县本级设立畜牧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用于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户资金周转、借贷,着力破解畜牧业发展融资瓶颈。
用好用足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申报国家有关畜牧产业项目建设,对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畜禽养殖企业落实各项奖补政策,引导、鼓励、扶持畜禽产业发展,加速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从而实现畜牧产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后记
本文所称动物防疫不仅仅是指动物疫病的免疫,而是包括动物免疫在内的疫病检测(监测)、报告、控制、消灭、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统称动物防疫。
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以防施检、以检促防的工作原则。
并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两个法定机构具体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防疫和检疫犹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两个轮子,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如果将防疫和检疫分属于两个不同部门(单位)管理,肯定会导致工作的不协调、不集中、不统一。
长此下去,一定会埋下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从截至8月份的疫病监测情况看,全县动物疫情形势异常严峻,而动物疫病的频发,不仅对畜牧产业发展是致命打击,还会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机构改革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由乡镇(街道)负责管理,有利也有弊。
有利面是乡镇(街道)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可以得到统筹,便于工作安排。
不利面是基层工作事务多、任务重、人员少,乡镇(街道)随意调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导致畜牧兽医工作力量削弱、业务技术更新不及时、保障不到位等不良现象突出。
加之畜牧兽医工作相较于其他工作苦、累、脏等特点,基层工作人员不想为、不愿为、不能为的现象愈演愈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能简单把畜牧兽医工作等同于其他临时性、阶段性、突发性工作,而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从目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划入乡镇(街道)管理的运行情况看,弊大于利。
因此,畜牧兽医工作应当坚持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双向管理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