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2023年旅游市场发展趋势1
旅游行业现状,旅游行业前景如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日成为2020年以来最好的春节假日旅游市场,拉开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的序幕。
预计二季度旅游市场将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避暑旅游很可能接近甚至达到疫情同期水平。
据携程数据,截至2月20日,在平台上预订2-3月国内自由行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446%,跟团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88%;近两周跟团游及自由行订单量,已达到今年春节假期及春节前一周高峰预订期的逾八成水平。
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5%。
全年入出境游客人数有望超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恢复至疫前的31.5%。
伴随着春暖花开和各地相继加强旅游推广,日前多家旅游企业数据显示春节后旅游市场迎来“小阳春”。
业界预计,2023年旅游市场全年“稳开高走、持续回暖”。
开年以来率先狂飙的旅游市场将对周边消费产业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消费先行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2月20日发布报告预测,2023年旅游市场全年“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约恢复至2019年的76%。
2023年,旅游市场大概率能够恢复到疫前水平,因为不仅有传统旅游市场的强势复苏,还有新兴旅游市场的增长。
今年的出境游、跨省游等传统旅游需求将在五一小长假、暑假、十一黄金周大幅增长。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旅游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在2022年触底后,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按下“加速键”,沉寂良久的“春节游”在兔年新春再度火热,各地的旅游市场也开始升温。
旅游市场是一个综合联动的市场,在复苏回暖的同时,也需要包括交通出行、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快递乃至医疗、市政等整个旅游生态的同步复苏。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
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3年来最好的成绩单,为旅游业复苏释放了积极信号。
去哪儿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平台上每位出行的旅客相较去年多走了400公里,旅游时长、在目的地待的时间更长了。
国内酒店预订间夜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连住3天以上的预订更创历史新高,平均入住时长同比增长3.6小时,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游客选择比去年多住一晚,有效带动目的地城市的餐饮、交通、娱乐消费。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境内长线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0%。
交通出行的数据亦反映了这一变化:国内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80%。
成都、上海、广州、北京、重庆是热门目的地。
出境游的恢复,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规划自己接下来的出境行程。
清明、“五一”两个假期成为目前咨询量最高的出境游团期,“五一”假期的出境游产品尤为火爆。
据旅行社介绍,目前泰国是出境跟团热度第一的目的地,其次,马尔代夫、埃及、新西兰以及印度尼西亚也备受游客青睐。
据此,不少旅行社在清明和“五一”假期,推出了东南亚等短线旅游团,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还推出更多2-10人的私家团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还是因为签证政策以及旅游措施等比较便利和亲民,且价格相对便宜。
目前参团前往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价格在3000至5000元左右,随着国际航班的增加以及出境出游量的增多,价格会逐渐降低。
今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疫情管控的优化、行程卡取消等各种利好政策不断释放,这不论是对旅游行业从业者还是游客的出行信心都打了一针"强心剂",也让旅游业的复苏迎来加速。
在业内看来,随着各地提振文旅业举措加快落地,预计春节前后返乡和出游需求将增加,这有助于增强旅游从业人员信心,推进行业恢复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阶段,主基调是品质化和多样性、新动能和潮产品。
新时代旅游工作重点是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必须重构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创新产品去满足需求,用高品质服务去引领市场。”
智慧旅游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复杂、行业众多,大大超出了传统旅游行业的范畴。
从结构来看,智慧旅游产业链中既有水平供需关系,也存在垂直协作关系。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需求更新,持续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产业链。
中研产业研究院整理了我国智慧旅游产业链图主要包括:感知基础层、通信网络层、平台服务层、服务载体层以及服务对象层五大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