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民的角度看,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垃圾的分类处理。
一是居民没有分类的习惯;二是家庭中的分类垃圾箱与小区倾倒垃圾的箱子不匹配;三是居民们好不容易学会垃圾分类,把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箱,但他们随后发现,已经分类的垃圾在投入垃圾运输车的时候,还是被混合在一起。
这意味着,居民们之前的行动,变成了“无用功”。
第二,理念上的困惑。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口号,但垃圾处理业内人士对这句话却非常反感。
“垃圾就是垃圾,我们首先应该让垃圾无害化、减量化,最后才是资源利用。
”垃圾分类,被认为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最好方法——如果危险垃圾被分拣出来,垃圾处置的效率就会提高;如果可回收的垃圾分拣出来,垃圾总量就会变少。
比如说垃圾焚烧,焚烧的目的是什么?首先应该是为了处理垃圾,而不是为了生产电。
垃圾发电能够产生收益,是处理垃圾的副产品,有收益当然最好,但它不是优先目标。
垃圾处理并再次利用的成本很高。
在xx、xx等一些地方,前些年就有在小区里试行的垃圾处理机器,但现在大都被搁置在了一旁,原因是“耗电量太大”。
(五)调查后的思考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生活垃圾分类调查及分析8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现如今的万物之灵长经历了万年的时间,对地球的索取从也从最初地球可以承受的范围到如今的岌岌可危。
人类在发展自身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完全应用,那些我们所不能产生效益的东西被称之为废物。
战争年代,或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地球有大的威胁,但是在如今的和平大环境下,却也有暗流涌动。
人类要生存,就会有生存的副产品出现,我们称之为垃圾,如何处理好它们,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因为人类数量的极具增加,若是不能妥善地处理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危险的未来。
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废物并非真的一文不值,有害无益。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或许如今的科技水平并不能完全地將垃圾转化为资源,但是转化个五六成还是做的到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答案就是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分类则是最重要的一步。
生活垃圾可分为以下4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而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则是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其他垃圾是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先不谈需要特殊处理的有害垃圾以及被填埋的其他垃圾,光是那些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若是处理得好就將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本次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地对垃圾处理的现状如何,是否进行了分类等问题。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就对家附近做了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2个农村,3个高级住宅区。
三个区域的选取也是考虑到了不同的生活水平居民对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态度。
虽说不能完全代表上海,但也可以管中窥豹,略具一定的代表性。
在xx村以及xx村,由于当地居民都属于务农的,可以说是个农村。
那里真正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不多,要煮菜,自家的院子里摘点新鲜的瓜果就成,无需去菜场。
有的垃圾也就是一些塑料袋之类的,由于当地还在使用老虎灶与秸秆煮饭,那些塑料也被一起焚烧掉了。
而余下的一些厨余垃圾大部分都是直接倾倒在自留地中,由于人口不如上海稠密,所以倾倒量也没有超出环境的自洁限度,那些厨余类垃圾反而会慢慢变成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