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索成果。
将优质社会资源引入学校,为校内提供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系统、教师作业园,推动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自愿选择课后服务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的费用分担机制,由家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费用。
(四)用好社会资源填补“双减”空缺
一是为校外教育创新赋能,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校外教育场地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及时更新基础设施,满足安全性、时代性需求。
完善校外教育管理机制,推动校外教育理念、模式和技术手段创新,多渠道充实师资力量,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现代校外教育服务。
拓展校外教育服务范围,大力探索校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校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支持各类校外教育单位挖掘特色、整合资源。
支持校外教育单位基于自身特色开展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兴趣类项目或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校外教育单位可以整合资源,形成包括艺术、科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提供给学校,根据学校需求送教到校,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
三是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校内外教育衔接效果。
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充分调动校外教育单位的人力、课程和资源,助力课后服务,共同推进校内素质教育发展。
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加入育人主体,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探索构建学生假期活动体系和模式。
(五)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是建立家校社共育工作体系。
探索实施“家庭教育流动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家校社共育实践”“家长督学”等多个家庭教育品牌。
婚姻登记中心开设新婚课堂,让新婚夫妻掌握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全区各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各镇街推行试点,在村(社区)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鼓励在学校和村(社区)共享家庭教育资源。
培育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二是科学评估家庭教育成效。
通过家校共育平台,以网上问卷、家长会、家访等形式,通过量化指标评估家庭教育能力水平,促进家长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对未履行或未能很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家长,由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教委、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训诫和监护督促,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
三是营造全社会关注教育良好氛围。
积极发动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氛围,促进家长守法履职。
评选命名家长学校示范校、优秀家长等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成才理念,缓解教育焦虑,理性树立孩子成长预期。
双减政策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3
为全面了解我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切实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XX年重大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实地走访调研了我区部分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并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教师、家长代表等座谈交流,在深入了解我区“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以下报告:
一、“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定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了“双减”工作专班,制定了“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注重发挥学校落实“双减”主阵地作用,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积极鼓励支持第三方优质非学科类机构等社会机构通过遴选进入课后服务监管平台,进一步丰富学校个性化课程,推动我区中小学融合课程及创新课例项目与课后服务工作有机衔接保障机制建设,平稳有序推动《意见》在我区31所义务段中小学校落地落实。
(一)切实做好校内课后服务。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均已开展了“5+2”模式课后服务(每周5个教学日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9663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占比为80.68%,参与教师1899人,占比为95.67%,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充分挖掘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积极指导各校推行课后服务“一校一策”,提升小学“1+x”(作业辅导+多元拓展课程)课后服务和初中晚自习服务的质量。
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育工作,以期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培养一项或多项体艺特长。
(二)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加大“双减”政策宣讲,组织召开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以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省、市“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招生、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收费退费等行为。
加强督查检查,组建由教育、市场、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依法依规对各类违反“双减”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的培训机构以严肃处理,确保各家机构能严格落实“双减”精神规范开展课外培训。
积极引导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通过“营转非”、停止办学等形式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目前为止,全区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清零。
(三)协调抓好多部门配套保障。
大力健全教育部门主导,人力社保、财政、交通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双减”工作推进机制。
实施课后服务错峰下课,联合交警部门“护学岗”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协调市政部门完善校园周边路段路灯配备等;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晚间公交和住宿问题等需要;配建或扩大已有食堂容量,保障师生就餐需求;合理保障教师的阳光取酬等。
二、“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