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能力、企业在顾客中的形象和声誉。
满足顾客需要是物流活动的最终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现有顾客之间的关系和对潜在顾客的渗透能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属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一是成本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
二是周转慢。
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2次。
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次。
三是库存大。
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
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
四是效率低。
有专家估算,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
五是传统流通方式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
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
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同时,我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
一是物流需求量大。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快。
三是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正在形成。
四是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软环境”逐步完善。
中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但从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本身还存在许多抑制其发展的问题。
(1)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片面追求“大”和“全”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改制而来,在他们构建自身发展模式的同时,却不注意自身的素质建设,多数企业的经营范围仍然局限于单一的仓储、运输、装卸等正向物流中简单货物存放或转移的活动,既不能够提供与运输和仓储关联紧密等增值服务,也没有反向物流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
(2)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的粗放式、低效的管理水平上,缺乏有效先进的管理机制的规范管理。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不是非常规范,管理水平还较低,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缺乏标准化的运作业务流程、科学性的决策机制与程序、完善的物流质量评价机制以及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一是物流企业资源缺乏整合致使水平太低。
比起欧美、日本,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则属于“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营养又跟不上”的类型。
社会各界虽意识到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政府却迟迟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及综合治理举措,以打破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
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自建物流体系,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不少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提供完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令一些想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退避三尺。
其二是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本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由于第三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问,而且不同的第三方物流商其擅长的业务领域以及经营地域也千差万别,这使得企业在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很难决定一家合适的第三方物流商,在风险和收益的两相权衡下,一些企业更倾向于由自己建立企业的物流系统,这主要是对风险的估值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
顺风快递核心竞争力发展路线:
1、市场定位: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没有自己准确的定位的话,最后只能是血本无归,好的市场定位是切入市场缝隙求生存和发展以及规避竞争对手的好方法。
比如“顺风快递”刚开始的定位就是以快递企业、商业文件为主,这些客户的注重的是快递的时效和安全性以及服务,对价格不是很敏感,所以顺风能比其他快递公司高一点的价格,同时顺风又把主要资金用于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机场签订协议,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它的目标客服。
2、寻找客户:以顺风的定位的话,它就寻找商业发达的地方作为发展起点,所以上海、广州之类的商业成熟地区就是它的重点市场了。
3、利益分配模式:这是直接影响业务员的积极性和业绩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和利润。
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能使各个整个链条的各个单位都能满意并努力发展,产生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