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现场警戒。
在事故现场拉起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
(2)实地勘察。
重点核实泄漏化学品的种类、数量,进行事故周边实地勘察,判断风向,查看并记录事故现场状况,包括事故对土地、水体、大气环境的危害;对人身的伤害;对设备、物体的损害,以及事故破坏范围、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度、周围环境状况等,并编写现场勘查笔录,同时进行影像记录。
(3)应急措施。
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现场处理人员需佩戴所要求的防护用品及防毒面具。
废液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进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剩余液体用吸收棉吸附,并将吸收棉回收,疏散周边员工至尽可能的安全防护距离以外。
3、应急监测组到达现场(实地演练)。
(1)应急监测小组到达现场后,向总指挥杨明报到。
在向现场调援组了解调查情况后,应急监测人员按事先制定的监测方案实施监测。
(2)应急监测组携带便携式气体监测仪,着防护设备进入现场,检测挥发性气体种类、浓度,监测泄露液体种类、浓度。
(3)应急监测组在泄漏点周边上、下风向及污染水体下游监测大气、水的污染情况。
(4)将需要送回实验室分析的样品迅速送回,实验室分析人员接到样品后立即开展分析。
(5)提交监测报告。
向中心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初步监测情况。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浓度和可能释放量及其危害等,判定、预测受污染或可能受污染的地区范围和影响程度,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的建议。
应急监测组负责与各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进一步了解污染事故情况。
(6)继续进行监测。
现场应急监测小组根据中心应急监测方案要求的点位、频次、项目、监测方法、质控措施,按规范继续开展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应急监测和采样工作。
4、信息传输组到达现场(现场模拟)。
现场信息传输组迅速建立现场指挥部信息传输通道,以供现场指挥的领导和坐镇监控指挥中心的总指挥随时调阅相关的信息资料。
5、紧急会商和报告(现场模拟)。
现场调援组、应急监测组、信息传输组等相关人员,根据监测结果、污染程度和周边环境情况提出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向总指挥杨明报告。
并立即协助实施批准后的应急处置对策措施。
6、协助实施批准后的应急处置对策措施(现场模拟)。
现场调援组按照指挥中心的要求,积极协助切断污染源、安排相应容器收集未泄漏的化学品、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联系应急物资,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或减轻污染。
及时清运污染物。
7、事故影响跟踪监测(现场模拟)。
根据监测技术方案,现场应急监测小组继续实施事故影响跟踪监测,持续报出监测数据、污染动态。
8、信息公布(会场模拟)。
由信息传输组负责向新闻媒体发布事态进展报告,并回答有关人员提问。
(四)应急终止(会场模拟)。
1、监测结果显示:污染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区域的环境污染已经基本消除。
现场应急监测组向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某时刻监测结果表明,事故发生2小时后,经采取一系列应急处理处置措施,污染潜在影响已消除。
应急指挥中心向各现场应急小组发出停止应急状态的指令。
2、转入善后工作(现场模拟)
事故应急状态解除后,现场应急小组停止应急,清点人员和设备、器材,并撤离现场,转入善后工作:现场调援组按规定提取相关物证、作好现场检查笔录并提交调查报告;应急监测组编制应急监测技术报告,必要时会同评估组做好环境安全后评估工作。
3、应急响应情况报告(会场模拟)
现场调援组、应急监测组、信息传输组、评估组在应急响应终止后及时将事件的调查处理、应急监测等情况以文字的形式报告中心应急演练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