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
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
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诚其意,正其心”诚意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
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我们要齐家。
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
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作为大学生,我们为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实现你的伟大目标。
《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名著读后感1000字左右大学生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翻开《大学语文》第一篇,便是选自《礼记》第四十二篇一一《大学》。
可此“大学”非彼“大学”大学,是青年人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
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加社会见识;在大学中广交朋友,初识社会。
而《大学》这篇文章,正是芊芊学子修身养性的必读之物。
汉武帝曾言“以史为镜”,历史年轮中的是是非非“可正衣冠”。
学习《大学》亦是如此。
《大学》主要概括了先秦时期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我认为,大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最应该学习的,便是其中所提及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方面。
排在“八条目”之首的便是“格物、致知”。
现代人偏向于将这两个词连起来用作成语。
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两个过程。
古人曾云“格物”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三重境界是依次递进的,并不是说“格物”就是从表到里,从里到表的认识事物,而是在你深入认识万物中的一物时,从它的外表到它的内里都了解透彻,最后返璞归真将其表里合一的时候,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一物。
这到最后才达成了“致知”。
当代大学生,年轻气盛,做事情总是匆匆忙忙,不讲章法。
如果能静下心来细细领悟,大学的生活,应不会像现在这样杂乱无章。
并不要求大学生能够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只是能够参悟到事物的一点本质,便也算是学到了。
欲治天下者,必先治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家:欲齐家者,必先修身。
诚然,这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想自己在未来打拼出一片新天地,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修身”。
欲成其事,必练其心。
这是古人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不谋而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定先给予你诸多磨难,从而锤炼你的身心,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当代学生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挫折大部分由父母、老师为其承担。
无法达到“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效果。
学生们就像生活在象牙塔的圣女不问世事。
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若不为步入社会早做准备,迟早会被摔得粉身碎骨。
“修身”是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修课,是为了美好生活而必不可少的人生修行。
《大学》中所带给我的感悟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