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垃圾分类的意义
3、垃圾怎么分类
4、我们能做什么
四、活动成果
垃圾分类,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1、垃圾处理的现状
城市中的人们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中国的垃圾产量占全球的约四分之一,其中水分高的厨余垃圾约点7成的比重。
垃圾的去向,是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值得追问下去的问题。
垃圾处理通常采用综合处理、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等方式。
综合处理包括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海洋倾倒是将固体废物直接倾倒在距离、深度都合适的海水中,利用海洋巨大的环境容量和稀释能力,使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但废物倾倒后能够使海洋遭到损害的程度。
远洋焚烧是利用焚烧船在远海对固体废物进行焚烧,焚烧过程的各种产物直接排入海中。
远洋焚烧适于处理易燃性废物,焚烧在专用的船上所设的焚烧炉内进行。
其中卫生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垃圾量最大的方法之一,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手段。
因为对垃圾不管采用哪种处理方法,最终都将产生不可回收和处理的物质,这些废物只能通过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
但是垃圾填埋不仅会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填埋1t垃圾占地约3m3),而且填埋常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同时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
焚烧法是在高温下将垃圾燃烧成灰渣,再填埋。
但其投资大,消耗大量电能,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重金属,CO,HCL,SO2和NO2等)和某些致癌物质,尤其是二噁英。
但其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一般情况下,垃圾焚烧后的体积仅为焚烧前体积的5%~1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垃圾燃烧过程中所产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堆肥是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放入发酵池中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
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而且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2、垃圾分类的意义
1)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产生300公斤垃圾;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
2)垃圾分类减少了不同垃圾之间的相互污染,有利于物质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和柴油
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
1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少砍伐树龄为30年的树木20棵
=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每年废弃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1吨废钢铁=可提炼钢900千克(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
1吨废玻璃=可生产1块篮球场面积的平板玻璃=可生产2万只500克的瓶子
100万吨废弃食物=可节约36万吨饲料用谷物=可产生45000吨以上的猪肉
1吨回收的易拉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3)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垃圾和非生态垃圾的分离,减小垃圾处理难度。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可以减少占地,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4)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