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填空题的最高分为18分,最低分为2分。错误主要集中在第4题、第10题、第11题和第12题上。第4题的准确率较低是因为学生对于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理解不透彻。第10题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对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的理解不到位。第11题学生做不好主要是因为对学过的知识遗忘,题目需要分情况讨论,有些同学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第12题需要较全面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学生在判别思维方面比较差,只考虑了一种情况。
- 选择题比较简单,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准确。
- 解答题的难度不同。其中第23题和第24题属于基础题,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尽管这些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符号决定错误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目意义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如下: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备课要细致,备齐教材、备齐学生,备好教学过程,以提高课堂效率。
2.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要及时关注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引导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独立揭示结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急于抛出结论,给予学生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注意训练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时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弄清解题的来龙去脉,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证。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和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和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总结、思考和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参与来学习数学。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更真实、更完善、更易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