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个连续奇数,最大的一个是a,那么三个数的和是( ),学生把其他的两个数写错了,导致答案错误,正确答案是3a-6。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4cm,面积是24㎡,则高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学生由于没看清单位(单位不统一),导致算错。
(二)判断题(5分)
正确率为80%。
错误原因分析:
y比x少,则x=y-b ( x )。学生错误在于没有弄清y与x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10分)
错误原因分析:
一个因数a(a≠0)乘以纯小数,则积一定( )。
A.大于a B.等于a C.小于a。学生对纯小数理解不透。这相当于考的知识点是:一个数(0除外)乘以比1小的数,则积就比原数小。对于这一知识点本试卷考得比较多,这也是我平时着重复习的内容。
(四)计算题(17分)
正确率为70%。
错误原因分析:
错误较多的是直接写出的结果中的1.25×32×2.5。学生没有将32分成8×4,然后将1.25×8和2.5×4乘在一起。
脱式计算中的9.95+0.05×3.2,学生错误地先算了9.95+0.05,应该是在有加、减、乘、除的算式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还有27.5×46+275×5.4这可以用简便方法,但在用简便方法时学生没有处理好27.5与275,46与5.4之间的转换关系。正确答案是:275×4.6+275×5.4=275×(4.6+5.4)或者是27.5×46+27.5×54=27.5×(46+54)。
解方程(12分)
错误较多的是2x+3x×2=16,学生没有先算3x×2,而是先算2x+3x导致解错。
计算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错误地认为其中的7cm或者6cm就是其中的一个高,应该先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出高,而这个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解决问题(26分)
失分较多的是第3题和第4题。第3题是稍复杂方程的典型题目,由于学生习惯于以前的算术方法,导致解错了,其实这道题目只要想到运用稍复杂方程就可以很好解决。第4题由于学生不仔细,问题是平均每公顷产玉米多少千克,学生没有将算出的平方米转化为公顷,还有的是在计算337.92÷0.0256时算错了。
生活中的数学(9分)
本题是失分最多的题目,几乎没得分。主要是学生对于追击问题了解的少了。我想这也是我今后教学时该加强的地方,应该讲了相遇问题时适当拓宽追击问题。
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这次试卷看,很多学生平时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特别是写得非常不规范。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的估算能力,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反思:
从学生做题中的失分情况来看,我们老师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1、“抄错题,不带单位,不写答句”,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计算马虎,准确率偏低,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计算训练。
3、解决问题中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差。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7
这次的数学考试试卷内容丰富多样,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整体来看,试题的难度适中,题目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次考试的试卷分为计算、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四个部分。接下来,我们将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道题目上,很多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只会用一种方法列方程,没有能够运用两个条件进行分析。这也暴露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填空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大部分学生的表现都还不错,相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容易在填空题和判断题中出错。
再次,学生在计算方面表现理想,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口算错误率较低,计算题做错的也很少。这是因为平时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不要到头来算总账。但是仍有个别学生在计算能力上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更加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其次,教师要调整好对学生能力的估计,避免在教学中过高或过低地评估学生。然后,教学要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同时,平时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要做泛泛而谈的题目,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加强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掌握好知识体系,还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研究教材,将数学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