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习作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我渴望——”为题目,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应该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应该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但是,有些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错误。虽然批改老师没有扣分,但我还是心知肚明。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和提高。
反思与建议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
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文阅读理解,引导他们多阅读、多思考。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并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的技巧。
3.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重点教授规律和方法,而不只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解答中抓住学生的细小语病,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要求严格,方法灵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分析3
本次考试使用了单元试卷,共有46人参加考试,其中45人及格,及格率为97.83%。优生有30人,优生率为65.22%。成绩虽然还不够理想,但只要再加把劲,还是有提高的可能性的。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本次试题完成情况。
一、基础知识部分:
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错,但只有个别学生没有丢分,得了满分。还有很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丢了一些分。其中,第5小题补充词语的失分最为严重。这说明平时对四字词语的积累不够重视。另外,第1、2小题对生字的考查也有一些学生做错,说明对生字的记忆还需要加强。第7、8、9小题也有一些失分,主要是学生对词意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多加练习提高。此外,对要求背诵的课文也要重视起来。
二、阅读感悟部分:
这部分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第1个短文是从课文《七月上天山》中选取的一段。虽然非常简单,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做得不好。这说明学生上课时没有全神贯注,上课后马上就忘记了。第2个短文是从课外选的,文后有6道阅读题。第1小题选恰当的词本来不困难,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成绩本来不错的学生在这题上失分;另外,只要认真读了短文,多思考一下,其他几个题目也不难,但有几个学生连题目要求都没读懂就做题了,这令人很生气。
三、习作:
这次习作是二选一,很多学生选择写演讲稿,但是没有注意格式,内容也缺乏鼓动性,所以作文丢分比较严重。
改进措施:
1、加强字、词、句的记忆。一定不能有任何漏掉的情况发生,小组长必须严格要求每位组员做到课课过关。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平时阅读课文时一定要先预习,做到能够对要学的课文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另外,要求学生做阅读题时必须多读几遍,还要确保理解题目要求,否则就会做无用功。
3、习作方面。建议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并在平时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另外,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注意作家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学习或模仿。同时,也要坚持积累好词佳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分析4
试卷情况分析:
这份试卷一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口语交际、快乐阅读和妙笔生花。
学生答卷情况:
第一大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书写,基本都能达到要求。
第二大题是看拼音写词语,有两个词容易错,分别是“明媚”和“潇洒”。
第三大题是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易错的是“弓弦”和“薄雾”。
第四大题是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学生基本都做得不错。
第五大题是按查字典的知识填空,易错的是“秉字先查(),再查()”,以及“秉公办事”这个词的意思。
第六大题是词语百花园,学生补充词语方面易错。
第七大题是句子游乐场,学生基本都做得不错。
积累运用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有一些易错题。
口语交际部分学生基本达到要求。
阅读理解部分难度适中,学生基本都做得不错。
妙笔生花部分多数学生选择的题目是《我真想对__说》,大部分都能按要求写作,少数学生会漏写题目。
平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我们平时重视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学习和训练,但很少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积累课外知识。因此,学生在答课内知识时比较顺手,但一遇到课外延伸的知识,学生就没有依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和其他原因的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审题、认真书写、努力思考等。所以在考试中,学生有些马马虎虎,导致有些本来会的题也答错了。
作文训练不足,除了课本要求书写的作文和一些小随笔之外,学生没有其他的作文训练,作文训练不足,课外积累也较少,所以在写作文时学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