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需要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教师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要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培养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综合性劳动的成果,不是哪个老师个人的功劳,学生的成才是由各级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的。出了人才,也没有劳动成果的独享性,不可能像出本书那样有个人的版权,能获得直接的经济实惠。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更应该培养能够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人才。教师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前世界发展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身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以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着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在当今时代,人们只有具备学习的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课本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沙子,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到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教师一方面要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成为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不是疾风暴雨的冲刷;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感化,不是严寒的摧残;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不是机械般的雕琢;是一种人格、情感、意志、知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优化和发展,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教师的人格魅力、宽容博爱以及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只有受到学生喜爱,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受到了专家和教授们思想上的冲击,激发了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我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收获颇丰。在新课程培训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要清晰。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教学才能成功一半。另外,在备课时要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这将对教学大有裨益。
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慢慢摸索经验,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教学的信息化。我要时刻告诫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还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和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和充电。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培训的成果在教学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