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交际困难之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和人格缺陷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到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心的冲突和痛苦之中。此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也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表示,他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他说:“我今年要从医学院毕业,但却找不到好医院的工作。我甚至不敢想象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在选择职业时感觉像是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有人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一名学生回忆道:“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分手。我始终无法忘记她,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感到失落和苦闷。一名大二学生表示:“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苦闷和抑郁感,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经常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没有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一位心理测评师和哲学硕士分析称,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在这个阶段,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求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冲突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失去了在中学时期形成的优势,“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让他们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独生子女在当代大学生中占据很大比重。独生子女通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大学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服务,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迫使人们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还要求人才具备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和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发生了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起到了“晴雨表”的作用,对社会心理问题非常敏感。在校园里,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有些同学却觉得一切都枯燥无味,缺乏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感到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因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对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陈家麟等人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表现突出于女生。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劳。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也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浮现出来,形成心理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未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地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时候要有一点阿Q精神,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7
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学生心理压力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早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和分析。此次调查的目标是了解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并向96名学生发放了问卷,收回了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为81份,有效率为90%。本报告将抽样分析了其中的20份问卷,并公布了以下结果。
一、学习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们最关心、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例如,有44%的同学认为,考试会导致最大的心理压力。这说明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中,近一半的人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高中紧张的高考经历中走过来,许多同学无法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或者过于紧张地死抠书本,无法从高中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或者感到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光阴。
二、业余生活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们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的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业余时间自习或听课,相反,只有10%的同学在网上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在心理上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