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题量、题型以及分值设置与中考一致。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个别题难度偏大,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体现出科学性。试卷题目阐述清晰、明确,特别注重课本上的实验。注重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取的素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真实性。
2、注重考点,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问题。对一些重要考点不放过,但与学生见面的题又有变动,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创新精神。
二、试卷分析
这次的最高分112,但低分学生数量较多。总体并不理想,这也与学生理综练习偏少也有关系,。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总分47分,化学及综合总计28分。基本上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也是得分率较高的一道题,出现错误较多的是2、6、7、12、14题。第2题,考查的是化学符号,部分学生对对物质的构成理解还是不到位。第6题,是归纳推理题,错误的原因还是对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第7题,是错误率较高的一道题,学生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掌握不够熟练,又不能结合图像去分析题目,导致失分率较高。第12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插图的含义,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或根本不理解,导致不知道选择哪一个选项。14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第四个选项“探究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不会判断,导致失分。
第二大题为填空及简答题,总分31分,化学及综合总计20分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述不准,对问题不能做出准确严密的表述。
如:27题,第一个空,好多同学错写成了降低酒精棉球的着火点。第二个空,酒精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部分学生写成了机械能。第三个空失分是因为叙述不完整。
28题,大部分学生这三个空基本都能答上,得分率比较高。部分学生把“橡胶”写成了“塑料”,把“合成”材料写成了“有机”材料。
29题,第一个空部分学生写成了“增大接触面积”,第二个空“隔绝水和氧气”只写成了“隔绝氧气”。第5个空“肥皂水”的“皂”字错误率很高。
30题,第一空答对的很少,大部分都写碳酸钙、碳酸钠或者锌、铁等金属,不知道应该是不能生成气体的反应。第二小题一部分学生没有判断出来,应该是制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写了氢气,导致得分不高。还有判断出氧气之后,没考虑是固液常温型的制取装置,写出了高锰酸钾或者氯酸钾制氧气的方程式。31题失分是因为推不出G这种物质,说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不好,对于铜和氧化铜的性质也没掌握,所以导致反应5的方程式写不出,有的学生推断出来了,但是不知道碳酸钠的用途,也得不了分,这个推断题的难度适中。
35题实验探究题,共7分。整体难度不大。只有一个空,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解决出来。具体的答题情况是这样的:第二个小空,学生不会利用资料所给的知识解决问,很多同学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但是没有考虑到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和铁、镁反应。第三个小空实验现象学生只是答了有气泡产生,没有说溶液变成浅绿色。严格来讲,没有说溶液变成浅绿色是不能给分儿的,因为在后续的探究中涉及到了金属镁存在与否的探究。第六个小空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同学不能回答正确。35题总体得分儿在3、4分左右
36题计算题,第一空有的学生直接写的11.65g,错误原因:没有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哪种物质是否有剩余;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有的化学式写错,有的不标沉淀符号;最严重的错误是算错相对分子质量,导致后面得不上分,还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三、答卷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较差、记忆性的知识薄弱等。
2、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比如实验探究学生不会获取有效信息。
3、语言表达不清楚,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够用精炼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实验设计方案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4、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质量分数的计算存在问题较多。
四、补救措施
1、在最后几天的复习中,要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2、回归基础。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意教材中的实验。
3、总结记忆。把前一阶段做过的试卷进行回顾,看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题得分方法。
4、给学生提出中考要求:认真审题,并严格按要求答题。先易后难,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