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试卷中设计了多选题,与现行的高考相适应。但相应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试题区分度明显。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机械能和动量的理解不透切。如:由于学生对振动与波动的关系及速度,位移,能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刻,导致单选第1、4、6小题、多选第6小题、填空题第11小题失分较多,错误率高。
2、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物理图像的含义,不能应用物理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如:第3,5,16,17小题学生失分严重。
3、学生不能正确应用已学过的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处理问题,使填空题第14小题很简单的题失分。
4、审题和解题的习惯差,解题思路混乱,数学计算能力差,书写混乱。第16.17.18小题学生失分严重
三、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一是高中物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对此进入高中的学生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二是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三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为学习物理就是做题,不注意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与掌握,结果是越做越糊涂,学习效果不好。
2、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基础不了解。高一学生的基础还是承在差异,教师对学生分科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没有妥善的处理措施;二是部分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有些教师上课却只重理论而忽略实验,学生很少有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认为教学的手段就是大量的习题,学习物理的途径就是大量的作题,在不断的挫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严重下降;三是课堂教学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做得不够;四是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批改不及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学生相互抄作业教师也不知道。
四、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
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的研究,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深刻理解,要清楚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而使难点得以突破。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和分科前物理教材的教与学的情况,了解分科前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分科后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理科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概念形成、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3、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4、不要随意增加教学难度。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理科学生的实际。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高一理科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将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做示意图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分科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曲线运动》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能量与动量》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动量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振动和波时,结合二者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通过演示实验、录象、挂图、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变抽象平淡为形象生动,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有关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史、高新科技成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握试题的难度,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的每次考试,如果分数太低,对学生的自信心十分不利,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教师应掌握平时练习的难度,考试给分从宽,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学习交流,请同学谈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自己是怎样听课、做笔记、做练习的。让他们在彼此的交往中学会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成绩分析及改进措施3
一、试卷结构、题型、占分
全卷共有三大题。总共31小题。
第一题为单选题,分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第二题为填空题,分10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第三题为解答题,分9小题,共48分。
二、试题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3)与以往相比这次考试加重了实验题的占分,重视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在选择题中第11小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填空题中第17、18两小题分别考查了内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及判断和测小灯泡功率的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量程选择、数据分析。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解答题中增加了实验探究、实验设计题,这是2009年江苏省统一命题变化特点之一,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试卷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精神。第29小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中方法的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第30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设计电路的能力,要求会画出正确的电路图和正确连接实物图。第31题探究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该题的立意是2009年中考增加的一个点,斜面机械效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较宽,方法要求也较多,学生在解决该题时困难较多,应引起各们的注意。
三、考试结果及分析(以溧阳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为例)
第一题单选题,共24分,平均得分20.37分,得分率84.86%。
第二题填空题,共28分,平均得分23.07分,得分率82.39%。
第三题解答题,共48分,平均得分33.11分,得分率69.25%。
全卷平均得分约76.55分,得分率约76.55%。最高分100分。最低分9分。
1、选择题错误较多的题是7、9、11、12题得分率分别为79.63%、62.96%、75.9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