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怎么写5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闭卷考,试卷共两大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涵盖了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试卷注重基础,考察全面;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部分选择题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351人,年级平均分62.46分,优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例如:历史与社会第11题第1小题考的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要求从图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和图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归纳概括,学生基本能答到“战乱、变法”等相关知识点,答到“分裂割据、思想解放”的学生较少。
第2小题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这一基本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德、礼”,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学生较少,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多加记忆,另外一小部分学生回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张,这说明学生不会审题。
第3小题学生基本能答出“商鞅变法”但是有部分学生“鞅”字写成了“秧”导致扣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调错别字问题,商鞅变法影响这一点学生能回答出来个大概,但是语言不够规范,说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也没有对历史知识加以理解记忆。
(1)部分学生写成基督教(2)图5罗马广场石上的文字的解说词大部分学生不会写,平时不做重点知识点要求。(3)学生审题不清,要求结合相关史实,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材料的阅读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题对知识点不清晰,记忆不够,导致学生评价理由不会分析,纯属在散讲。核心知识点的记忆还需加强。
思想品德第12题第3小题和第4小题都是让学生讲述如此做的理由,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都没有结合书本知识点,没有讲到“对集体负责”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些。
思品第13题本题从一个新闻事件为情景,考察学生对诚信、责任和善良的理解。难度值预估在0.7左右。材料新,问法明确,提示清晰。
学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问题明确要求从诚信和责任角度讲,学生很多只写了其中一个方面。
2.谈谈看法,首先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很多学生此类题目答题不规范。
3.企业家的作法是属于善良的考察内容,学生无法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个知识点,很多人还是从责任角度回答,缺乏对题目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教学改进: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对善良、诚信、平等、责任等不能很好的区分。
2.答题的规范性(如答题格式,提示语的解读等)需加强。
3.语言不规范,出现了很多口语的表达。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