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应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大学生应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要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乐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独感。此外,大学生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体验苦难,提高抗压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理智分辨社会各种现象,参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压能力。
总之,机遇和挑战是一把双刃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调查报告合集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奶期,其心理独立感与心理成熟度之间的冲突常常导致一些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最近的一则消息称,一名清华大学学生无故将硫酸泼向四只狗熊,造成了严重烧伤。这再次提醒我们,大学生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并时刻调节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采访了我校的心理学教授郭兰,并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不适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为广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四年的难忘时光。
郭教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两性感情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下面我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是对大学生活的认识。许多大一新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他们刚刚从高中那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到手足无措。这种情况分化为三种态度的人。
第一种是仍然沿袭高中的学习生活方式,专心致志地学习,很少参加活动和与人交往。他们的生活与大学生活格格不入,结果越来越封闭,心理越来越压抑,甚至可能走向心理障碍。
第二种是完全摆脱了高中生活的印记,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多采多姿的活动中。短期内表现得很开朗,但由于忽视了学习,心理在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空虚,就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难受。有些人甚至因为学习成绩不如意而走向误区。
第三种是干脆不知道该做什么,觉得什么事都想做,又什么都不想做。内心感到焦虑,久而久之,越来越懒散,只是过日子,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针对以上三种心理不适,郭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学生应该在课堂上调整自己,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这门课程,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尤其对于第三类同学,应该适度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这样可以在适度的紧张中淡化空虚浮躁的念头,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其次,郭教授提醒大家,以上三种心理不适是新生处于新环境时的正常反应,不必过分担心,一般在一个学期后会逐渐走上正轨。
其次是两性情感问题。进入大学后,青年们的身心逐渐成熟,特别是性心理的成熟,使得大学生对两性情感非常敏感,导致大学校园内普遍存在着恋爱之风。然而,郭教授认为,大学生在意识、物质和社会角色等方面还不具备充分的恋爱条件。因此,郭教授建议广大同学尽量不要过早涉足这个领域,要用道德和理智来克制自己。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待爱情的走向,以宽广的胸怀看待爱情,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走向极端。
再次是人际交往问题。郭教授指出,许多大学生在交朋友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大学生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但他们往往将朋友理想化,导致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另一方面,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总希望朋友在任何事情上都与自己保持一致,结果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从而越来越失望。
第二,交朋友是一个相对浪漫的过程,但许多同学太过急切,一旦环境发生变化,离开了从前的同学,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能迅速找到新的朋友。然而,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交朋友需要给彼此一些时间,正如谚语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一蹴而就”是不正确的。
第三,许多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失败,不是因为对朋友的要求过高,而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过低地评价自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恋爱等方面曾经失败过,或者因为自身长相、身材等方面的不足而导致的自卑心理。这类同学往往自我封闭,很少与他人交往和交流,甚至觉得自己不配与他人交往。久而久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偏执。长期的封闭会导致心理抑郁,影响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深度的心理障碍,对未来的人生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郭教授建议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狭隘。同时,要正确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不要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整日抑郁。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在采访的最后,郭教授提醒大家,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它是很正常的。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家及时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了解自己,并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大学生活。
最后,我引用郭教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3.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己;4.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调查报告合集5
一学期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首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己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展望未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2)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我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踩过去的是一行坚定的脚步。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我们将以课改为契机,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学期,根据学校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要求,并以学校教育工作对心理工作要求为蓝本,通过对我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研究后,制定了心理咨询的计划,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宣传力度,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落实制度,提高心理辅导中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