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个人报告
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调研报告精品9篇
大小:480.42KB 7页 发布时间: 2024-02-25 19:50:09 2.6k 1.62k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C无所谓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约有10%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成为他们的心理动机,他们能够体验或预测到考试结果对自己的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为明显,约有29%的学生出现轻微焦虑,7%的学生则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影响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时,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够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小学生中胆怯、羞涩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接触的外界较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 B努力争取 C当干部要多做事 D无所谓 E不愿当 F我不行

约有20%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约有10%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还有5%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然而,竞争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的现象存在。特别是高段,约有20%的学生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低年级也有约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担忧。不同年段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学校教育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足,教师教学行为受到考核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方面,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孩子缺乏关心和辅导,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缺乏,教育方式不当等,也是引起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社会方面,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方法需要改革,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等,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方面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行为和引导上。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咨询和指导,进行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2、家庭方面,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事情,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与孩子一起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方面,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发挥三者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摆脱孤独的困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学校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还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和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合格的人才。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