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报告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报告1
五月份是心理健康活动月。在院团委的正确带领下,我们协会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老师,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我院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五月份的主要活动包括:首先是以主题“心灵世界,有你有我”进行的手抄报比赛。其次是心理影片的赏析活动。我们选择了《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旨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影片在_月1_日晚上七点四十分在生化楼101教室展播。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活动,让同学们有机会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此外,我们还举办了以“心灵世界,有你有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及心育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_月_日,我们协会全体会干在1栋202教室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_月中旬到_月中旬的各项活动计划。
_月1_日,我们协会出版了心理影片赏析海报,片名为《楚门的世界》,旨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这部影片于_月1_日晚上19:40在生化楼101教室展播。
_月1_日,我们在生化楼101教室展播了心理影片《楚门的世界》。通过对影片的赏析,我们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工作和家庭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_月2_日下午,我们在志远楼四楼进行了心理情景剧的彩排,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_月2_日早上,我们协会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在升旗台旁开展了以“心灵世界,有你有我”为主题的大型心理咨询活动。活动设有心理咨询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七位老师现场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心理游戏,由协会干部引导同学们参与。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_月2_日晚上,在志远楼报告厅举行了由我们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心理情景剧”晚会。晚会邀请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以及来自医心协、百职心协、院学生会、院团委、分团委、各系学生会代表和各兄弟协会代表。黄荣蜂老师上台发言并预祝晚会圆满成功。晚会的演出不仅有风趣却又意味深远的话剧,还有院心育部的优美民歌。观众们在享用正餐后还品尝到了可口的甜点。精彩的演出让观众们流连忘返,给他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情景剧晚会圆满结束。
通过这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我们不仅增强了我院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让广大同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相信我们的学生将会带着阳光的心态,创造阳光的生活,走向阳光的未来。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报告2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转眼间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划,我们团队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围绕院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计划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成果,有效地营造了校园心理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标。
首先,我们进行了下寝走访新生的活动。这个活动从新生军训开始,持续了三天。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微笑致意,给予新生关怀,并向他们宣传和引导保险学院的正面形象。新生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大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融洽。新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也对院心理辅导团和心理咨询室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我们进行了纳新工作。在今年_月_日至_月2_日的一周时间里,我们举行了纳新工作。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为迎接新成员做了精心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为本次纳新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纳新期间,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工作,团结一心。相信有了新成员的加入,我们的辅导团会更加壮大。
接下来,我们开展了班级团体辅导工作。为了帮助新生们尽快相互认识,建立班级的信任和友谊,在曾老师和林老师的分配下,我们进行了全院新生团体辅导工作。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既定目标。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全面,事前准备不够完善。但相信通过这次经验,我们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出色。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户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团体辅导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应曾老师的委托和各大组织的邀请,我们对院文明督察队和公寓自治委进行了户外素质拓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拓展活动从班级级别提升到了院级组织,从室内转到了户外,整个过程更像一场游戏,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实力,为今后的大型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还自行组织了心理沙龙活动,这是由大一成员组织的。在1_月初,我们面向全院举行了心理沙龙活动。这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大一伙伴的积极性和组织能力,游戏丰富精彩,为三系一院的同学们拓开了一个很好的友谊交流平台。
辅导团与各系心理健康部的联谊活动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增进了我们对各系心理健康部门的了解和交流,为辅导团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曾老师的倡导下,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团队文化。我们在每次例会前展示团队文化,进一步加强了辅导团内部的团结合作,整个团队变得更加团结一致,有了基本的统一。
在辅导团内部,我们进行了公文培训。由大二成员带领,我们定期进行团内学习小课堂。这不仅丰富了伙伴们的课余生活,还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心理讲座培训。曾老师带领我们团队成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每周四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这些讲座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心理学的兴趣,教会了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提升自己。通过了解自己,我们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规划。
以上就是我们院心理辅导团在本年度下半年的工作总结。通过这半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报告3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阶段,社会压力逐步增大,社会结构大幅调整,这给毕业后的大学生增加了各种压力。许多大学生因此感到社会现实与学校学习生活之间的巨大反差,导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茫然若失和迷茫。他们没有对适应环境、管理自己的成长、处理人际关系、交友恋爱以及求职择业等现实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心理困惑和矛盾逐渐增加。因此,这种社会现实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由于我国大学生人数庞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也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
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时代需求,也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而心理健康课程又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也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高校对心理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心理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其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心理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目标很难用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存在体系建设上的差距。大学心理教育课程属于大学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但由于起点不同、教学应用大纲缺乏统一,对课程的规划、实施和总结存在不同,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缺乏统一规范,每个高校只能自行解决和安排,缺乏完整的教学目标和体系,因此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实施、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其他课程,心理教育课程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其次,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学习心理教育课程产生了影响。心理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刚刚起步,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高校的师资力量方面,心理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在高校心理学教育课堂上,大多数任课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许多人是通过自学成才,还有一部分是兼职教师。许多教师在心理学课堂上表现出自我认识能力不强的素质,有些教师一直处于非专业状态。这样的心理学教育课程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缺乏健全的教师心理学授课能力评估制度,许多相关政策没有制定或不落实,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大学心理教育课程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学学习提高缓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事心理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成熟而积极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教育中指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因此,心理学教育者的最高宗旨就是自助者必自助。在心理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心理剖析为主导,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现实心理表现,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积极的心理教育课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激励学生。教师还应在关键环节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指导,促使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心理学的道理,培养成熟的心理反应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时代感和代表性,但在心理学教材更新方面却跟不上学生心理变化的步伐。因此,现代心理学教育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与时俱进地开展心理学教育课程,以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报告4
近年来,由于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屡见不鲜,心理素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逐渐养成的动态过程。然而,心理素质的评价过程却面临着一些难点。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心理素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无法直接被观察到。由于其内隐性特点,我们无法直接对心理素质进行测量。因此,只能通过对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进行间接测量来推测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在评估个体的外在表现时,我们需要考虑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由其心理素质水平决定,以及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受到客观情境的影响。目前,缺乏针对个体外在表现和心理素质的相关性的评估体系,这导致了心理素质评价的难度。
其次,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和养成性。个体通过自身努力、接受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变化影响,可能会有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另外,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在个体的成长中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心理素质的评价要进行动态评价。动态评价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因此难度较大。
再次,高校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多样化,包括专业知识培养、非专业知识培养、理论培养、实践培养、学校培养和单位培养等。这多样化的培养方式要求心理素质评价模式也要多样化,为心理素质评价带来了难度。
此外,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已较为完善,但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需要较长的周期,并且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较大。目前高校心理素质评价体系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心理素质的不完善性也给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增加了难度。
最后,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格特征和认知特征等构成的综合心理品质。然而,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权重较为模糊,导致对心理素质的测评以综合评价为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各个要素的测评不够清晰,这增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的评价难度。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首先,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个体充分暴露其外在表现,从而评估其心理素质水平。其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估应是一个动态的形成性评估和静态终极性评估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此外,界定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的权重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清晰地界定各项要素的权重有利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总之,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难点并提出对策,有助于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存在的难点,这些难点也推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总结报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