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来到这个工地时,只见到一个基坑,工地的雏形还未形成。我们被分到放线组,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必要的。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熟悉了测量仪器的操作,也在实践中使用这些仪器,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的能力。
上夜班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只有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的知识。北方的夜晚寒冷,在困乏和寒冷的交织中,我们还要完成测量任务,这对于我们刚开始实习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对我们适应能力的考验。
除了测量工作,我们还要做一些其他事情,丰富我们的实习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砖……这些都是锻炼我们意志的活动。虽然这些锻炼效果可能不明显,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在磨砺我们,让我们体会到社会的真实面貌,让我们意识到工作的辛苦,我们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的生活总算是充实了,我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任务,经历了应该经历的事情。我相信未来还有更精彩的生活,我期待着。
二、实习的经验和收获
这次实习让我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工地生活。虽然以后不一定会从事工地工作,但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我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在工地上我也了解到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比如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如何与工人交流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在建筑方面的相关知识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情况还是有所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我知道在识图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需要仔细计算。在结构上,我也明白在放线时应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通过实习,我能够达到既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的水准,实现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如果没有这次实习,我可能只会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问题,更不会想到自己看到的图纸是否能够实际施工。尽管工地的生活辛苦,但我们能够学到一些现实的东西,锻炼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个月的实习之后,我们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这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亲身经历,我近距离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关注,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我们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离开亲人、朋友以及师长的照顾,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然而,当我们终于能够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一样离开长辈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才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了一番狂风暴雨的。
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知识将对我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第一次踏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岗位,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实习实质上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它对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次实习,能够真正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实际中去,让我的知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总结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24建筑施工实训报告万能模板10
这个暑假我去了江东百丈东路南侧,沧海路西侧的矮柳商贸园1#楼工程实习。这座商场建筑是一座三层局部四层框架结构的建筑,占地面积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x平方米,檐口标高为x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为x万元。
一个多月的实习活动虽然辛苦,但我感到非常充实,而且对于自己能够真正帮上忙感到非常高兴。回想起x月x日我到工地时,南2区的二层刚刚浇完混凝土,正在弹线放样,一直到现在屋面等主体工程的完工,我经历了一层楼面一层屋面的施工过程。
根据伸缩缝的位置,每层被分为南北各x个区域,即四块,但并不是四个独立的施工段。为了赶工期,我们采取了成倍加速施工的方法,即南北各一个施工员和各一个施工班组。每个施工段分为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1.柱钢筋的焊接与扎筋;
2.承重架的搭设;
3.支模、包柱、柱砼的浇注;
4.板梁的扎筋;
5.楼板的砼浇注。
作为施工员,在楼板浇注完成后,我需要开始进行弹线放样工作,将每跨的轴线和柱头线标出来。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层使用铅垂线引点,确定一条距离轴线1米的x和Y方向的线(在风不大、没有障碍物、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尼龙绳拉线),然后使用钢卷尺测量每个跨度的长度,并进行弹线放样。在操作时,拉线的人需要清除石子、钢管等障碍物,并保持拉线的紧绷和直线,而描点的人应该在弹线之前进行几次试弹,一般每x-9m一个点。然而,这样顺利的情况很少见,当你在弹线时,脚手架、钢筋等通常会从上方掉下来,这时候就无法继续拉线了,不过可以使用经纬仪来定点和描点。对于复杂的弹线放样(例如有角度的弧形等建筑),也需要使用经纬仪来确定点的位置。
柱钢筋的焊接采用的是电渣压力焊。这种焊接方法多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内竖向钢筋的接长,与电弧焊相比,它的工作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作为施工员,我需要检查焊接接头上下钢筋的轴线是否保持一致,偏移量不得超过0.1d(d为钢筋直径),同时也不得超过2mm,并且接头不得有裂纹和明显的烧伤缺陷。质量检查是每x个接头一批,取x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如果有一根不合格,则再次取样进行双倍试验;如果仍有一根不合格,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柱钢筋的加箍与绑扎有一定的难度,既要矫直钢筋,又要加箍。加箍筋需要从上面套下去,工人需要在承重架上爬上爬下,而且每隔一米就要放置一块混凝土保护层。
在承重架搭设过程中,施工员需要在每根柱钢筋旁的脚手架上标出高度。据郑工介绍,一般第一根脚手架在离地面1.8m-2.0m的位置。这样设置的原因是一般人的身高约为1.7m,佩戴安全帽时不容易撞到头,如果太高的话,工人在搭设时可能够不着或者会感到吃力。听到这个解释,我觉得非常合理,既考虑到了行人的安全,又考虑到了工作的方便。然而,在走楼梯或楼面高低不同的地方,撞到头还是经常发生,所以工地上的人通常都是“俯身”走路。
在支模、包柱、柱砼浇注时,楼面的模板一般不容易出错,因为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但是屋面是自防水的结构,所以有x%的坡度,而x米的长度高低相差超过1米,每个梁的宽高一般都需要进行验证,例如x800的梁,除去板厚110就是690,但有时量出700也没有关系。当梁或板的跨度大于4m时,应该使梁或板底模起拱,防止新浇筑的混凝土荷载使跨中模板下挠。设计没有规定时,拱高度应为每跨长度的1/1000~3/1000(木模板为1.5/1000~3/1000,钢模板为1/1000~2/1000)。在包柱时,需要用柱宽的板和方模紧密固定,然后用槽钢与“步步紧”固定,以防止模板脱落。在柱的上下两端,还需要用脚手架固定,以防止侧移。在浇筑混凝土时,首先在底部填筑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然而,现在一般采用商品砼,所以一般不再进行“坐浆”,而是在模板底部的外面涂上一层自配混凝土,以防止漏浆。
拆模的顺序一般是先拆除侧模板,然后再拆除底模板。侧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在夏季,拆除侧模板的时间一般为x天,而在冬季为2~x天。对于多层楼板模板支架的拆除,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操作:当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架不得拆除,而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架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大于4m的梁下应保留支架,支架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3m。
拆模后的最后工作是打楼面的柱标高,用于砌墙、安装门窗、铺地砖等工作。打标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打得准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常常会在反复检验中发现差了几毫米。一般来说,允许的误差为2mm,这是由于拿标尺的人在划线或对线时造成的,当然也不能排除在测量时过于暗或尺子倾斜的情况下也可能打上去。然而,如果能够时刻与基准点(原始点)进行核对,或者在打完一圈后能够闭合,那么打的标高就可以认为相当准确了。不过我也发现,打得准确并不意味着弹出的墨线与打的线高度一定准确。有时,在两根相邻柱子之间弹出线时,其中一根柱子上的线已经很准确了,但另一根柱子上的线可能与原来的线不重合。我原以为这是由于两根柱子之间的伸缩缝处地基沉降引起的,但是伸缩缝是横向的变形,所以估计这是误差造成的。然而,在100m的距离内,不允许超过5mm的误差。
砌筑的主要工序包括:铺灰、砌块就位、校正、灌浆、镶砖等。在铺灰时,水平缝采用稠度良好的水泥砂浆,稠度为5~7cm,铺灰应平整饱满,长度为3~5m。而在校正时,需要使用托线板检查砌块的垂直度,并使用拉准线检查水平度。小型砌块的水平缝和竖缝的灌浆厚度应控制在8~12mm。由于这个工程使用的是加气砼砌块,因此灌浆厚度为3~5mm,每两层砌块之间需要安装“连墙件”,即一块铁皮用射钉与柱钉住,而且每两层墙上还要放置拉结筋。外墙每隔x米需要设置x个构造柱,内墙每隔x米需要设置x个构造柱。由于楼层的高度达到了4~5m,所以每两层之间需要设置一道过梁,但如果楼层之间已经有梁的话,就不需要再设置过梁。
x个月的实习活动结束了,我从中体验到了社会生活的辛酸和苦辣。然而,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好一项工程、做快一项工程,必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他们意识到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多筋破坏和少筋破坏的严重性,他们才能真正做好工作,加快工程进度。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员们才能真正展开工作,不至于像我实习时那样需要层层上报问题并解决。通过实习,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劳动观念,加深了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而且,我勤勤恳恳地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在完成一项工作后能主动申请更多的工作,得到了带我的郑委明施工员的肯定,给项目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塑造了理工学院学生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