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个人报告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8篇
大小:482.09KB 7页 发布时间: 2024-04-15 15:55:22 13.66k 13.23k

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在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口语交际教学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4

人类已经踏入21世纪,面临的第_个挑战是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一些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缺陷,如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挫折等。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视认知而轻视实践,重视灌输而轻视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经过老校长毕生的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培养。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

二、理论依据

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课题方案

(一)课题组人员组成与分析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处室、各班主任、全体教师、及广大学生的支持和响应。并得到了上虞市教体局、上虞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二)研究目标、德育内涵、及过程方法

1、研究目标:

⑴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并构建适应新世纪德育工作要求,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学校德育途径及操作模式。

⑵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校德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素养的培养

⑶通过研究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研究过程及方法

根据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研究计划,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_月—_月):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_月—_月):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分别于、举行两次阶段成果汇报。

(3)总结阶段(_月—_月):课题组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人格教育德育子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归纳法、理论演绎法以及分工协作研究等方法。

四、实施过程:

(一)开展“知周学周”活动,实施理想人格激励教育的探索。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先于“据于德”,提示了人性提升的价值根基与方向在于“道”。没有“道”的“德”是肤浅的。信仰不仅是支撑人生大厦的顶梁柱;它对道德人格的构建有论证、聚合、与升华的作用。

为更好的把握周恩来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的精髓,_月_日,课题组核心成员赴南京参加由梅园新村纪念馆、梅园中学、中国科大附中发起的全国首届“周班”、“邓班”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参加了由xx、xx、xx、西藏等省市的18个大中小学组成的“周恩来班”、“邓颖超班”联谊会。_月,学校又成功举办了第_届全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用周恩来的理想人格激励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具体形象理想教育。这是以具体人物的所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5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重视智育而轻视游戏的倾向。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只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们越来越孤独。与此同时,民间游戏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尽快乐的民间游戏,如踢毽子、跳房、投沙包等,已经不再为孩子们所熟知。然而,民间游戏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非常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因此,为什么不将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因此,我们的幼儿园选择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希望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并让它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期望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教育科研潜力的提升。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和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以及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就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我们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