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第21题为例,这道题是导数问题,第(Ⅰ)问是证明,多数学生证明不规范没有利用求导证明函数f(x)单调性,直接就用高一教材上判断函数f(x)零点所在区间的方法来证明,该证明题多数学生的证明过程不够充分。第(Ⅱ)结论恒成立时求某参数值的问题,由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弱,致使考生不知如何分类讨论,或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解题思路受阻。绝大部分学生得分不多。
4、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
由于今年诊断性考试比往年要严格,气氛严肃,学生进入考场如同高考监考一样,两个监考教师一前一后,学生不适应这种紧张氛围,考试很有压力感,会使考生信心不足,做题时有一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
三、成绩状况
这次考试虽然题型较简单,但学生们的基础很差,成绩不够理想,我校的理科班参考人数272人,最高分是141分,及格人数45人,平均分是52.91分,文科班参考人数405人,最高分是103分,及格人数2人,平均分是30.73分,整体成绩较差,特别是文科成绩不理想,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1、命题人没有认真审题,有两个地方出现错题,如:选择题理科第1题;解答题理科第17题第(II)问。这些会导致学生做题的效果,影响他们的成绩。
2、部分考生基础知识存在薄弱环节或是存在知识盲点,例如:理科第6题向量的有关运算,很明显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一些常用的运算公式都搞忘了;文科第18题的独立性检验的有关知识不够熟练,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的遗忘性。
3、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能熟练,尤其是在某一些题需要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时更显困难。本次考试所涉及的数学方法都很常规,但是考试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却依然感到吃力。例如:考生在立体几何理科第19题问题中应用相关定理结论进行说理显得含糊不清,对求二面角这类常规问题仍不能很好的应用向量方法迅速求解;
4、数学运算呈现不敢算,算不准,算不快,算不好的特点。历次考试中存在的考试在面对解析几何的第二问相对较繁琐问题时“大胆放弃”或是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的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同时运算速度缓慢也导致大量考生无法完成整套试题的作答,在这次诊断性考试中,文理科第20题是解析几何,看似简单,做出全对的人还是不多;大部分考生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5、缺乏严谨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影响考场发挥。从评卷过程来看,数学符号、用语表达不规范,而造成失分现象不少。
四、针对上面问题措施如下
1.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所以,后期两个月的复课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训练,打好基础。“基础知识”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在“熟练”上下功夫.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训练时要舍得在基础题上花时间.对于基础题,要求学生勤动笔,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眼会心不会、心会手不会.平时训练中,淡化解题技巧.要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一定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注重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素养和能力,要配合新课改,采取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就是平时教学中以“课本”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本,以新课程高考题为资料,弄清高考要考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以及教师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教学中要有反思,同时要求学生也要有反思,他们要有自己的“总结”、“评注”.让他们在反思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3.重视数学应用.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数学应用”,这一点在已率先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已有所体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统计中独立性检验”及“统计与概率和实际问题的结合”,因为,只有将统计和概率结合起来,才使得统计变得更加有意义,本套诊断性题就有这样的出发点。4.重视回归教材.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生长点,我们相信这一点已经成为各位的共识,因此,在考前应注意引导学生回归到教材中来。5.重视心里辅导.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面对高考,学生的情绪难免出现一些变化,而且这种现象越是离高考越近,表现的越突出,作为老师应重视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以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对高考的影响。
试卷分析失误原因5
试题在具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具有了特色,适合中学教学实际,对省平稳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试卷还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探究能力考查的理念,丰富了数学试卷的内涵品质,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评价功能,同时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
试卷形式保持稳定,主要体现在大纲理念、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等方面与20**年基本相同,保证了试题间的连续稳定。另外在全国20**
年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首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省,20**年的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调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改革的渗透,既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兼顾了试题的连续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遵循考试说明,注重基础
试卷紧扣我省的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教学实际,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许多试题都属于常规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做足教材文章。如文、理科的选择、填空以及解答题的入手题(17)和(18)题,均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对正确地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考查全面,注重知识交汇点
但是,在本套试卷中还有我们经常关注的知识本次没有涉及,是否会说明一些问题,三视图在经历了新课标必考的阶段之后,今年没有涉及,另外抽
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二项式定理我们复习时认为重要的点也没有涉及,特别是二项式定理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涉及,这也值得我们注意。
三、注重能力立意,体现文理差异
四、重视创新意识,凸显新课程理念
总之,20**年省高考数学文、理两份试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区分度,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二)如果想考进大学,数学高考成绩应该在120以上,特别是想考重点大学数学成绩应该在130以上。
(三)答题时间:第一第二大题应该在30-40分钟,一般不能超过45分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面大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作答。最后,无论能否做完,都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复查前面做的试题。
(四)试题内容分析:
1.三角函数。试题中是一个大题一个小题。十八分左右
大题主要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各种诱导公式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定要记下来。特别是降次公式几乎每年都要考到。再,就是解三角形,主要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
小题主要是考察三角函数的性质,比如求值,求周期,求单调区间等。
2.数列。试题中也是一个大题一个小题。十八分左右
大题主要是考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如果试题难过增加最后一问就可能和不等式联系起来。前n项和主要是裂项求和和错位相减求和。高考数学试题有这样一种现象:从新课改以来05年,所有的奇数年份重点考错位相减求和,偶数年份重点考裂项求和。小题主要是考数列公式的应用和性质的考察。
(二)从今年的理科数学试卷和考生考后反馈来看,今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数学试卷选择题比去年全国新课标卷难的多,送分题相对少的多,尤其是12题,考纲上说淡化反函数的求法,平时也没讲这么深,填空题基本上与去年全国卷持平,解答题也比较常规,选答题的不等式的题第二问略难,多数学生感觉到答得不顺利,所以预计今年的数学理科平均分要低于去年。试卷分析如下:
1、立足教材,紧扣考纲。
试卷中所有考题无一超纲,选择题运算量太大。
2、突出基础,综合性不太强。
试卷考查了集合,复数,函数图像,框图语言,三视图,数学期望,椭圆离心率,二面角等概念,第12题以知识交汇处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