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倾注爱心,以心换心。
① 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② 鼓励善待“学困生”,培养自信心是根本。
③ 以真动其情是关键。
(3)在具体的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效。
“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常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动机和自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① 在课前预习中指导“学困生”。
② 学生当主角,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
③ 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弹性布置。
④ 自批互改和订正奖励制相结合。
3、如何引导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研究国内外各方面对“学困生”转化的著作、论述、演讲等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科学、更丰富、更有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有关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掌握“学困生”转化的实际进行情况,在调查研究法的几种类型中,我们较多采用个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3、教育观察法
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前进。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寻求促使”学困生”转化的最佳途径。
4、行动研究法
强调研究过程中人的参与性,师生都在研究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彼此广泛接触交往,达到传输情感互相教育、自我完善的和谐境界。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终总结出研究的得失,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3
今年,我进行了一项名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小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逐渐看到了学生们的变化。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数学并不枯燥乏味,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在我们身边,这使得他们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更加擅长教学,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我来回顾一下:
一、我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和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对教材编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驾驭和重组教材,实现大教材观。只有对教材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加有效。在课题研究中,除了自己的研读外,还与同组教师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平台,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通过持续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数学活动的效果。
2、互动教研促进课题发展。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讨论。人多力量大,通过经验交流和解决困惑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在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除了自己的研读外,还与同组教师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通过班级比较的形式,使用不同的练习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进行记录和反馈。
2、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挖掘数学活动的内涵,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拓展;教师注重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理论研究和认识,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在这个阶段,我们进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旋转与角》、《确定位置》等研讨课,共同探讨课内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佳方案,顺利推进了课题的研究。
4、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三、实验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教学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明确了练习设计的六个原则,并加以遵循和应用。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方面考虑,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使练习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
(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应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从不同方向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智力、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避免被定势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