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海鲜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鲜是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今年春节期间,各类海产品销售非常红火,市场供需两旺。
线上销售火热 水产养殖新发展
海产品线下消费旺盛,线上销售也同样红火。同时也带动了海鲜养殖的发展。
春节假期过后,各家海鲜电商开始忙碌起来。这家门店内,十多名工作人员麻利地将竹节虾、小黄鱼等海鲜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海鲜电商 朱先生:今年我们差不多卖了5万多单,像以前海鲜只能卖到附近的城市,现在随着物流和保温技术的发展,像远的地方,比如说黑龙江、吉林、广西、云南,基本上一到两天都能到了。
市场需求旺盛也带动了海鲜养殖业发展。在天津的这家示范园区内,和传统虾塘不同,这些位于工厂内部的养殖池,池底带有加热设备,水温全年控制在28℃-30℃之间。
海鲜市场调查报告 2023海鲜行业未来发展前瞻及投资分析
中国海鲜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随着进口到中国的高档海鲜的增加,餐桌上的高档海鲜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奢侈海鲜包括龙虾、螃蟹、鲑鱼、牡蛎、海参和许多其他海鲜。我国海鲜餐饮行业增长率在10%-30%之间,行业处于成长期,但市场集中度较低,海鲜餐饮业排名前十的品牌市场占比不足3%。
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等畜肉消费比重已从过去超60%降至50%以下,而海鲜消费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30%左右。
相较于高档海鲜,海味小零食成年货团购新宠,比如盐水虾蛄干,风味虾干,还有烤鱼片、鱼饼、小黄鱼干、手撕鱿鱼,都是经典海味小吃,每天现做现卖,非常热销。当前,中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
据中研研究院数据显示:实际上,从海产消费区域来看,东部的百姓海产消费量高,而且消费市场下沉渠道容易打通,而西部的民众海产消费量低,冷链、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也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开发的难度。
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商品鱼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小黄鱼、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
从市场的整体来看,处在第一线的海鲜批发商利润大概只有10%-20%成,第二线的零售商会拿走30%成的利润,真正能够赚钱的,还在于制作海鲜美食的餐饮店。到了餐饮店这一销售终端,产品的利润能达到50%以上。
受疫情冲击,海鲜产品市场有所萎缩。对于当下海鲜市场的“当局者”和即将入局的经营者而言,疫情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大型海鲜批发市场、线下餐饮企业纷纷关闭。全国海鲜需求量锐减,消费者需求更多集中在新鲜的蔬菜、瓜果、肉、禽、蛋等生活基本需要。人们居家隔离时,生鲜电商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
随着网购的兴起,各类水产品实现了产地加工、配送各地,消费者对于各类海洋类制品的认知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京东大数据显示,年货节第一周,“异地订单”量与去年年货节同期相比增长30%,且异地订单占比较平日上涨超50%。其中,广东、北京、江苏发出的跨省异地订单最多。
海鲜产品利润高的原因就在于运输不便,而且不能大量生产,同时我们社会上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这些海鲜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高,所以能吃到鲜活的名贵海鲜,价格和利润都高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目前,全年出口量433.94万吨,出口额211.5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1.99%。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307.02万吨,出口额156.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62%和1.32%,分别占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0.75%和73.96%。其中,头足类、对虾、罗非鱼、蟹类、鲭鱼等海鲜作为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实现出口量额同比双增。
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海鲜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所说,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水产品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我国海鲜餐饮需求潜力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海鲜消费正在迎来突破性增长,电商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将给养殖业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目前,国内大型海鲜餐饮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强劲,快餐、送餐外卖、火锅连锁店、团体供餐发展迅速,连锁经营已经成为许多地区餐饮业的主导经营模式。
海鲜水产行业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444万吨,同比增长30.5%。水海产品进口金额为109.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6%。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产品进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受疫情影响,2020年1-4月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仅小幅度增长,2020年1-4月中国水海产品进口量为147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金额为45.18亿美元,同比下降8.4%。
2020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和需求量双增长,2020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545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95万吨,其中中国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330万吨,较2019年减少了70万吨;养殖水产品产量为5215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65万吨。2020年中国水产品需求量达6731.68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81.94万吨。受新冠费用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数量双降,但中国水产品进口数量仍然大于出口数量,2020年中国水产品进口数量为567.86万吨,较2019年减少了58.67万吨;出口数量为381.18万吨,较2019年减少了45.61万吨。
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海鲜相关企业39.30万家,其中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的共有26.07万家。从海鲜相关企业注册量来看,2015年开始的五年来,海鲜相关企业注册量稳步增加,2015年共注册2.83万家。2019年,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和新增速度都达到了最高点,共6.40万家,同比增长27.2%。
从中国海鲜餐饮区域市场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海鲜餐饮区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2020年华东地区占45%,华南地区占24%,东北地区占9%。 受疫情影响,我国海鲜餐饮企业数量在2020年呈现断崖式下降其实,由 2019年的17862家下降到 2020年15097家,减少了2765家,减少了15.48%。随着消费升级不断,餐饮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化以及降本增效的智能化,将成为海鲜餐饮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养殖业是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的主力,2022年前三季度,海水养殖产量1631.46万吨,同比增长5.25%;淡水养殖产量2214.4万吨,同比增长4.73%。去年养殖户整体情况是保本微利,但是也有不少养殖户出现亏损。一方面是因为养殖成本高位运行。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大宗淡水鱼苗种价格比年初上涨11.7%,饲料、能源、渔药、人工也都在涨价,生产成本上升挤压了养殖利润空间。
海鲜水产市场发展趋势
近年来,生鲜电商发展的速度很快,作为生鲜市场的细分市场——海鲜水产品电商,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国内肉类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海鲜越发成为常态化的用餐选择。数据显示,在2017年的9月,中国水产蛋白质超过900万吨,第一次超过猪肉。而最近刚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也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可以说,海鲜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海鲜消费正在迎来突破性增长,电商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将给养殖业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
据农业农村部门介绍,梭子蟹量增质优的背后,与“放”“养”结合的渔业管理措施有关。一方面,通过放养更多的蟹苗等,推动水产品繁殖,优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休渔,让水产品能顺利成长。在2021年“伏休”期间,多地不仅明确规定禁止出海,而且禁止在水产批发、农贸市场、超市、餐馆、大排档等涉渔经营场所销售冰鲜海产品和活体水产品,从捕捞端和销售端都建立起有助于海产品“休养生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