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费⽤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三、整改措施:
(⼀)进⼀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医务⼈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与⽇常医疗⼯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是⼀门学科,要想提⾼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员树⽴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我质量控制。
因此,培训全体医务⼈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医疗质量的基础⼯作之⼀。
⾸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员职责的培训。我院花⼤⼒⽓进⾏了制度建设,汇编了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及各级⼈员职责。要认真组织学习《医院⼯作⼈员岗位职责》、《医院常⽤法律法规选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册》,医务⼈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核⼼制度、⼈员职责,20xx年5⽉份组织⼀次全员法规、制度、职责等有关知识的考核,成绩记⼊个⼈档案。加强医务⼈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医务⼈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加⼤监督检查⼒度,保证核⼼制度的落实。
1、医务科要进⼀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病历检查⼯作,这项⼯作对于提⾼医疗质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讲解以外,对屡犯的⼀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科室负责⼈要重视三基训练,要经常对医务⼈员讲三基学习的重要性,保证每⽉进⾏⼀次科内考核,这对提⾼医务⼈员的技术⽔平⾄关重要。4⽉底,医务科要组织⼀次技能考核,提⾼医务⼈员的操作⽔平。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要进⼀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要制定奖惩办法,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要进⼀步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监测等⼯作上下⼤功夫,严格执⾏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步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度,让每个医务⼈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觉遵守⽆菌操作技术,做好个⼈控制环节。发挥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组的职责,配合院感办积极开展⼯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管理。
根据卫⽣部《进⼀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院具体实施办法及奖惩制度,注重监控围⼿术期预防⽤药情况。要进⼀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门诊⼯作站设置处⽅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抗菌药。
(三)进⼀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医务⼈员的服务⽔平。
1、根据卫⽣部《医务⼈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员进⾏医德教育。让医务⼈员明确:“医家⾸在⽴品”,医德是医务⼈员从业的⾏为规范和⾃律操守。要树⽴全⼼全意为⼈民服务的理念,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作作风,⽴志做⼀个医德⾼尚,受⼈尊敬的医务⼈员。每位医师都要熟记《医师严格⾃律与诚信服务公约的内容》,要真正树⽴起“以⼈为本”、“以病⼈为中⼼”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当成⾃⼰的亲⼈,不谋私利。
2、院办要制定奖惩措施,保证医务⼈员在医院执业时要有好的服务态度。态度决定⼀切,只有端正态度,才能认准出发点。要时时刻刻谨记我们是为了治病救⼈,病⼈的利益⾼于⼀切。决不允许在诊疗⼯作中找任何借⼝对病⼈采取冷漠、推诿、粗暴等不负责任的态度。⽆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情况下,发⽣什么事情,都不要带不良情绪与病⼈打交道。要善于调节⾃我,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上岗,把⾃⼰阳光的⼀⾯充分地展现给患者。
(四)满⾜患者⼼理需要,密切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发⽣,营造和谐就诊环境。
患者在医院内的⼼理是⼗分复杂的,他们需要被关怀,被尊重,被接纳,需要了解他的诊断、治疗信息,需要安全感并渴望早⽇康复,同时他们还会有对今后家庭、⼯作等社会问题的种种忧虑。这些都需要医护⼈员很好地了解,予以解决或满⾜。⾸先,医护⼈员在接诊时必须着装整齐、态度和蔼、精⼒充沛,主动向患者介绍⾃⼰是其分管的医⽣或护⼠,使患者得到⼀个良好的印象,对医护⼈员产⽣信任感和有所依托感,使患者情绪稳定,家属满意放⼼,在诊治过程中才能主动配合,建⽴起主动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迫切地要求医护⼈员及时为他们传达诊断治疗信息,这也是患者和家属的权利。所以医护⼈员必须及时和他们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使患者及家属能主动配合,达到预期的⽬的。如果不能和患者及家属经常交流病情和治疗计划,对他们需要了解的不能满⾜,也会造成误解甚⾄引起医疗纠纷。
【篇六】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自查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卫⽣厅《关于全省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意见》,我院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层层落实,成⽴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组,逐级负责,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努⼒提⾼我院的服务⽔平,确保医疗质量,更好的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针对我院现状,根据《临沂市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标准》,进⾏了⼀次认真的⾃查,找出了⽬前我院存在的问题,为了及时有效的加以改正,重点从以下⼏个⽅⾯制定相关措施:
⼀进⼀步提⾼医务⼈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要求每⼀个医务⼈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上半年院内投资万多元,把名⼈员送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有名⼈员分别参加了省和市举办的妇科、⼉科妇幼保健学习班期。同时为了提⾼医务⼈员的整体⽔平,全⾯提⾼医务⼈员的业务素质,每周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定期组织考核,为了确保学习质量,把考试成绩和个⼈经济效益挂钩,极⼤调动了⼀线医务⼈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为每⼀位医务⼈员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位医务⼈员都做到了对技术精益求精、潜⼼向学、积极进取,在⼯作和学习中不断提⾼技术⽔平。⽉份,在职职⼯共撰写发表论⽂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篇,市级篇。并且在学习中不忘教育全体医务⼈员在⼯作中要处处体现以⼈为本、尊重、关爱、⽅便、服务病⼈的⼈⽂精神。使⼴⼤卫⽣⼈员牢固树⽴了全⼼全意为⼈民服务的观念,树⽴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按照“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强、敬业奉献”的⼗⼆字公民道德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潮。让每个患者感受到在我院就象到了⾃⼰的家⼀样,感受到现代医院的⽂明之风。
⼆完善和开展各项医疗技术:
我院底⼦薄,临床⼯作开展⽐较晚,⾯对这种现状。领导班⼦没有因陋就简,⽽是严把质量关,全⾯保证业务科室建设符合国家或省的基本标准,并且严格执⾏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针对⽬前抗⽣素滥⽤的现状,医疗质量管理领导⼩组没有随波逐流,⽽是严格规范使⽤抗⽣素,控制医院感染,努⼒减少并发症。
三充分利⽤现有设备,购置必需的医疗器械,全⾯提⾼诊治⽔平:
充分利⽤现有的设备,以免造成资源浪费。为了不断提⾼我院医疗⽔平,满⾜临床医疗需要,年初院领导班⼦⽴⾜于⾼起点、⾼标准、严要求,⼀步到位,多⽅筹集资⾦万元购置了半⾃动⽣化分析仪、⿇醉呼吸机、尿⼗项分析仪、⽴式⾼压消毒锅等医疗设备。对现有的设备及时进⾏保养维修,保证运转正常,操作规范,检查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计量器具精确可信。
四建⽴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各项操作规程:
实⾏规范化管理是提⾼服务质量的关键,我们始终抓住不放。⾸先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认真落实院长查房制度,⾏政总值班制度。医技科室强化集体审阅⽚制度、临床病⼈随访制度,实验室室内质控制度。临床科室强化⾸诊医师负责制,住院医师⼩时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等项制度。同时认真贯彻执⾏⼿术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掌握⼿术适应症,严把术中操作关、术后观察关。上半年共完成妇科、产科⼿术例,⽆⼀例出现差错事故。医疗质量的提⾼,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业务收⼊⽐去年同期增长了。
五保证药品、试剂及医⽤材料的质量,确保病⼈治疗安全有效:
保证药品、试剂、医⽤材料的质量,做到安全可靠,符合临床使⽤要求,严格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条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依法加强医疗⽤毒性药品、x神药品、放射药品、⿇醉x品管理⼯作。并且成⽴了药品及材料购置管理委员会,采取集中招标采购,从源头上杜绝了采购中的不正之风。
六改善住院环境,为病⼈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
根据医疗管理领导⼩组提出的处处体现⼈⽂精神,⼀切为⽅便患者服务的要求。我院在今年年初对我院的环境做了整体规划,投资万元改造病房和治疗室以及院内环境,做到了环境幽雅、整洁⼲净为患者提供了⽅便优质、温馨舒适的诊疗和康复环境。
【篇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自查总结
按照市⾷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和条例规定,在院领导的组织下重点就全院医疗器械、设备进⾏了全⾯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
配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从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作⼈员具备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规,能够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职责,有效承担本我院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责任,指导、监督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情况进⾏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收集与医疗器械使⽤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产品质量信息等,实施动态管理,并建⽴档案,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员执⾏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审核医疗器械供货者及医疗器械产品的合法资质,负责医疗器械的验收、采购及维护维修,检查医疗器械的质量情况,监督处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组织调查、处理医疗器械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作,建⽴覆盖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使⽤质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