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医疗用品消毒灭菌不到位,或消毒后再次污染也会造成交叉感染,外科手术的术后感染中一部分就是此因。如果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极可能导致院内感染。
1.3.3 护理工作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果对这些废物处理不当,则可能传播到别的患者贺护士身上,也有可能污染医院的环境和医疗用品,易造成医院感染。
1.3.4 医院环境清洁力度鼻祖,不能保持洁净,也易造成院内感染。现在医院各科室一般都人满为患,有的甚至加床,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拥挤在较小的空间里,造成空气不流通。护士如果不及时开窗通风,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
1.3.5 老年患者、长期患有慢性病及身体虚弱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的患者、危重患者、带有传染性疾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属于护理管理中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对象。
2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2.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宣传: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通过举办医院感染学习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多种方法,并督促各级各类人员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高度责任感,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树立牢固无菌观念。护士长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经常检查,督促护工的工作。定时向病人进行卫生宣教、说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把医院感染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2.2 加强病区环境清洁消毒:
病室定期进行通气换气,每日用移动式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 h。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乙醇擦拭,除去灰尘以增强消毒效果。操作室及治疗室安置壁挂式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时空气消毒3次,每次1 h,对于不合理灯管及消毒机及时更换。环境微生物、物品表面、工作人员手掌常规进行细菌监测1次,对监测结果不合格者及时采取措施,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病区内湿式清扫,拖把分区擦拭后分区晾挂并有醒目标志。更改不合理的布局,按要求设置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标志。严格控制陪护及探视人员,做好出院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为病人及时更换被褥,坚持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
2.3 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
加强基础护理,对危重病人定时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发生,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对手术病人护理:术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有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对吸烟者劝其戒烟1周~2周,防止感冒。认真指导病人练习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术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协助完成翻身,卧床病人鼓励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保持切口引流管的通畅和无菌,尽早拔除导尿管,协助排尿,吸氧器具应定时消毒和更换并保持口腔清洁,切口加强换药,严格避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人员进入病房。
2.4 增强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及无菌观念,预防交叉感染:
在职医务人员自觉接受每年职业防护教育,建立自我防护的意识。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在10%~20%[3],医务人员是最易遭受职业性锐器损伤的群体,因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建立全面的防护措施的概念,即医务人员须视任何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均有传染性而加以隔离和锐器物品管理。对针头和锐器损伤应立即正确的处理,即挤压伤口周围使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5 min,冲洗后应用0.5%碘伏消毒。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登记,明确污染来源,根据病人及医务人员感染情况来确定处理流程。如果病人HBsAg阳性或核心抗体阳性,医务人员HBsAg和HBs抗体阴性且未注射疫苗的应在24 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于1周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6个月或1年追踪HBsAg和HBs抗体。
2.5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我院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生素,即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对无感染征象的疾病一般不用抗生素,对有明确感染指征的使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另外,科室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发现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应及时纠正,防止因菌群失调而造成感染的发生。
2.6 医护密切配合:
每班都有负责换药室的管理工作,提前为医生准备好所有的检查、换药物品,同时将医生当日用过检查、换药物品及时浸泡 、清洗、消毒或高压灭菌备用。
3 小结
预防和控制感染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即可能造成感染的发生,危及病人健康,所以需要人人参与预防感染,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从各个环节来降低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