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很多行业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调查报告篇1
摘要:由于病毒的传播以人传人的方式为主,以人的流动为特征的旅游业无疑受到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状况与原因剖析、旅游业解决措施以及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疫情、旅游业
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状况与原因剖析
近年来,外出旅游已成为新年假期最为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2019春节黄金周全国出游4.15亿人次,旅行收益5139亿元,疫情发生之时,恰逢2020年春节出游黄金周,本应是2020年首个出游顶峰,预估旅行人次4.5亿,旅游收人至少在5200亿。而今年刚好在春节黄金周爆发了疫情,不仅使旅游业几近“颗粒无收”,还使得旅游季的开发损失了初春“春暖花开”,此外还使旅游企业缺少了现金流,还得付出维护、员工工资等费用,导致小微企业生存危机、大中企业举步维艰。
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旅游业整个行业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打击,简略归结有以下几个重要缘故:
第一,心态影响。改变的生命和健康理念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的概念,降低人们的出游意愿。即使是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多数人还是会心存芥蒂的。病毒不能把窗外,被遗忘。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存在从众的心理的,大家都不会在这种情况之下轻率地决定。
第二,日程安排。 由于疫情的爆发,大家的出行时间都有所缩短,疫情的影响,让大家都休了全年假。在这种情况下,复工后大家的出游计划被取消是有极大可能性的。
第三,资金短缺。在停工的情形下,大部分家庭选择开源节流是必然的,高额的旅行支出会被减少。疫情后,为保护健康和安全,许多行业将显著提升成本,进而增加大家出行费用。这便使得大多数中国家庭对旅游敬而远之。
第四,出行不便。据专家预测,高温能够很好地阻断病毒的传播。如果预估无误的话,疫情结束后,盛夏会如约而至。 而没有多少人会在炎热的夏季选择出行。
二、旅游业解决措施
本该是旅游业的旺季,反而迎来了旅游行业的寒冬。旅游公司正遭受着每天零收入的消费冲击。只要想要在这个行业的寒冬之后全身而退,那我们必然要考虑自己的生存之道,即当下,如何保住自己企业不受重创以及如何在疫情过后快速恢复经济。
首先是现金流的问题。旅游业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现金流。其他大多数零售行业创造现金流的方式并不固定,与此相比,旅游业的劣势较为突出,创造现金流的方式尤为固化。 此种情形之下,旅游企业只有三种途径以防目前现金短缺:
第一,如果游客可以接受推迟的话,尽量不要选择退款。我想,在疫情爆发的当下,所有的中小型旅游公司势必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忧心大量的订单遭到退款,然而,这也是原有出游计划的游客此时的共同想法。这种情况在整个行业中是无一例外的,尽管携程旅游网是中国最大的OTA平台,也会有订单退回的情况发生。但是旅游订单可以续签一年的国家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帮助旅游企业熬过这个行业的寒冬。尝试通过扩展,而不是退款,与客户耐心沟通,解释公司的现状,以求得到客户的理解,哪怕只有个别客户同意,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缓和。
第二,旅游产品提前策划预售。为了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大家居家隔离,禁足在家的日子由于电子产品的存在,大家没有太沮丧,太抱怨,很多人反而在网上冲浪的同时,练就了居家做美食的神技能,学生线上学习,电商快速发展,自媒体给居家隔离的日子带来了安慰。在这一刻,旅游产品的提前策划和预售,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正在被迫居家隔离并且愿意旅行的潜在客户跃跃欲试。
第三,布置副业,保持收入。 如果企业想要保持现金流,就必须找到一种创收的方法。 如果不能把它拿出来,那么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它送到用户的怀里。在疫情期间,很多旅游企业为缓解压力,将目光聚焦到了“微商”身上,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专注于国外的水果、酒类分销。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异国他乡的生活情调,同时保持自己的收入,很可能成为缓解压力的一种不错方式。
其次是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反弹,实现企业复苏的问题。此次疫情来势凶猛,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措手不及,以致业务量直线下降,为了实现自保,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员,以获得暂时的减压,这仅仅是一小步,而商业战场的开始是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反弹。在2003年非典疫情后,国内旅行人数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2003年7月,携程机票订单营业额增加了200%,比6月相比上升82%,并超过疫症爆发前一月的31%。这种宣泄式消费带来的反弹,是冰冻期的第二个测试。此时的旅游企业不能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一味的裁员,而不顾及人力资源是否充足,而应适当采取例如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
三、此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启示
旅游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反弹。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大部分行业被迫停工,休息时间大大延长,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都要紧锣密鼓,假期时间缩短。所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旅游服务企业必须要抓住周末和暑期两个关键时间节点。
合理利用闲置酒店资源,转变经营模式。由于爆发的持续时间长,很多人在返回工作所在地后被要求不可以进入出租房内,必须隔离一段时间才可进入出租房;更有租房中介趁租约到期恶意上涨房租,导致大量租客退房。而旅游公司却拥有大量空置房间资源。疫情过去的短时间内,群众的出游欲望虽然很高涨,但是出于谨慎的考虑,大家不会草率的出门,旅游企业实现快速复苏不是很容易,但是可以转换目标,将自身拥有的资源可以出租给有需要的消费者,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
与其他行业一样,旅游服务企业,同样是在艰难前行的孩子,不同的是,他的脚下多了些许的坎坷。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望,只要心灵的雨露不曾干涸,再荒芜贫瘠的土地也会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寒冬过后,必是暖春。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调查报告篇2
疫情以来旅游市场变化特征及对策研究摘要:新冠疫情对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引发了旅游市场特征和旅游消费偏好的变化。随着卫生健康成为旅游消费考虑的首要因素,城市周边游、自驾游和自然康养游等带动了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云旅游异军突起催生了旅游市场新型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旅游市场回暖形势下,旅游市场供给可能出现线上服务存在缺口、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结合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对稳步推进旅游市场复苏、促进新型消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市场;消费特征;扩大内需
一、疫情下旅游市场表现的新特征
(一)市场规模特征:大幅下跌、遭受重创。
新冠疫情爆发后,具有环境敏感性特征的旅游业首当其冲,是受打击最直接最快最大的行业之一,疫情对国内外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各国相继采取强制隔离、管制交通、停发签证、关闭口岸等封国封城措施,人员流动受到极大限制。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将同比下降20%-30%,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3000-4500亿美元。中国社科院等研究机构预计疫情对2020年我国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造成的损失将达到30%-40%。随着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国内旅游业正在稳步恢复。
(二)旅游消费特征:高端、高品质产品受欢迎。
从消费总量看,旅游消费有所下降、消费明显不足。疫情期间为避免长时间聚集,餐饮、酒店、购物等关联消费较少,消费支出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从清明、五一假期数据来看,虽然游客量同比恢复40%-50%,但旅游收入仅达到2019年的20%-30%。从消费层次看,对产品选择日趋高端。不少境外游高端游客转向国内,叠加疫情期间游客对出行品质要求提升,高星住宿、小众团和私家团受欢迎。例如在携程的酒店预售中,五星级酒店的间夜占比达到了50%,选择1000元以上酒店产品的订单占比最高。
(三)旅游者特征:90后成为出游。
主力军从人口结构看,90后是出游主力军,约占清明及五一出游人数的50%。具体来看,10-19岁的游客群体占比6%,20-29岁的游客群体占比51%,30-39岁的游客群体占比23%,40-49岁的游客群体占比11%,50-59岁的游客群体占比5%,其他年龄层次占比4%。90后已经取代80后成为了出行主力及消费担当。
(四)旅游行为特征:动机和偏好趋向健康卫生安全。
从出游距离看,近程旅游成为主流,本地游、周边游、乡村游等成为出游热点,各景区客流结构以省内客流为主。驴妈妈大数据显示,62%的用户选择本地景区半日游,28%的用户选择了本地一日游,10%的用户选择了2天1晚的周边游。从交通方式看,自驾出行比例上升,自驾游成为旅游市场新亮点。清明期间83%的用户采用自驾游,17%的用户使用公共交通;五一期间自驾出游的游客比例为64.1%,创历史新高。房车游、租车游也很受青睐,端午期间房车游环比前一周上涨40%。从出游偏好看,山岳、赏花、踏青类自然康养旅游最受欢迎,例如清明期间山岳类景点的客流量占比高达61.4%,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文化休闲旅游需求日益凸显,文化遗产受到追捧,端午期间,有高达92.4%的游客体验了各类文化活动,其108中游览历史文化街区的比例最高,达44.7%。此外,自由行、自助游、定制游等私密性好的产品受欢迎,跟团游显著缩减。
(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征:云旅游逆势上扬
疫情期间出行受限,促使云旅游VR游园等数字文旅新模式、新业态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国内至少已有20个城市、上千家景区开通线上游览服务,云旅游对旅游市场拉动明显。例如,上海海昌海洋公园3月在飞猪连开13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15万,成功吸引不少云旅游用户在清明走到线下。旅游产品营销推广线下转线上进程加速,旅游+直播带货模式持续火爆,美团安心住酒店产品实现云看房带动住宿产品回暖,例如,清明期间安心住酒店间夜量增速是非安心住酒店增速的1.6倍。
二、旅游市场发展将呈现的新趋势
(一)旅游目的地发展增添布局优化新动力。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导致未来中长线旅游乃至出国游在很大程度上将被国内旅游、周边游替代。前往著名旅游胜地的游客会减少,人们会选择到访周边不太知名的、更安全的目的地。由此将带来旅游目的地更为分散,区域内部尚未产生全国影响力的景点将迎来大量游客,这将有利于全国旅游业发展空间整体布局均衡优化。
(二)低密度的自然康养类旅游迎来发展新机会。在疫情影响下,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将会成为游客出行首要考量的问题,大型人流聚集的游乐园、主题乐园或受到巨大影响。人们对于健身、运动、康体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人员稀少、空气流通、自然风景秀丽的旅游目的地,如乡村旅游、避暑旅游、冰雪旅游等有关景区、度假区将有机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三)自助自驾游乃至房车游面临增长新契机。随着疫情带来的个人空间敏感度大幅提升,为减少与陌生人接触,传统的大团游、跟团游在后疫情时代将有所萎缩,未来游客对于个性化定制的小团游、自助游服务会增加。自驾游人数和比例将明显增加,房车旅游和私人游艇等高端度假市场新兴业态的发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