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又拓展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载体。
二要以文化为纽带,培
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社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化作为切入点,以社区道德规范的提倡和养成作为支撑点,以社区精神的提炼和培育作为核心点,以社区良好形象的营造和展示作为关键点。
靠文化认同,在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上找到同一的感觉,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担负共同的责任,提高居民参与度,充分显示社区的社会参与的价值功能。
通过主流文化的传递,新的价值观的确立,为社区居民行为提供明确的方向,推动社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三要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队伍。
一方面要对现有参与群众加强文艺培训,使他们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要从政策上鼓励年轻人投身社区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四)加强社区基础建设,确保社区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一要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充分协调各部门,多方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撑,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和社区办公环境的改善,确保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并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要实行末位淘汰和公开择优补充录用双向机制,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开展“换血”和换位,以提高现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作责任、促使其积极服务居民。
同时要出台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成效。
2023年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4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城市小区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环节,对城市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是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强化基层、夯实基础的重要举措。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小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
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几大变化:一是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我国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二是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结构,特别是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急剧;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
所有这些变化汇集到一起的结果,是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而这些变化最终的归结点都集中在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社区。
2023年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5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现状
(一)城市社区
目前在中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城市社区是人类入工业文明社会以后最重要的一种社区类型,其特征是:首先,城市社区是宏观城市社会的缩影。
它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还包括由这些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等。
它包括了城市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城市社会的缩影。
其次,城市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城市社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
第三,社区成员之间虽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其成员与农村社区不同的是成员多样化。
一方面,社区成员类型多样化。
除了居民,还有各种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单位、一些社会组织以及民间自治组织。
另一方面社区内部的个体异质性程度高。
社会成员的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种类繁多,收入差异大,社会分化程度高。
(二)城市社区的现状
城市社区管理曾经长期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全能主义的“亚社区“管理体制。
“单位人管理“和“地区管理“是其主要特征。
在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下,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传统的街道和居委会则是辅助单位,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