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挺进红土地老区焕发新活力
2023农村电商助农计划书3
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经济条件较差。
全村8800余人,有近三成都是贫困人口。
长期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辉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村头开了个“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让村民们体验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甜头。
莲子村年近六旬的贫困户宋有亭把自家产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务站,“毛芋仔在市集上卖1.5元/斤,在网上能卖到3元/斤,价格翻了倍,前几天我刚卖出去20斤。
xx说。
“服务站可以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等服务,目前上线的农副产品有农家自产的土鸡蛋、红薯和芋头,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麦芽糖等。
”xx介绍说,开业一个多月来,服务站帮助村民代购代销270余笔,累计交易金额3600多元。
xx经营的“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是宁都县与中国邮政联合打造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为村民开展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寄递服务、手机充值等业务。
目前,宁都县已建成“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49个,计划今年建设100个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除了“农村e邮”服务站之外,宁都县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县城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在乡村设立服务分中心或服务站,并在其相关电商平台开展宁都产品在线销售;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宁都生鲜农业“京东产地直供”、“京东产地直发”电商基地;与飞天麦光光集团合作,建设乡级电商服务分中心4个、村级服务站21个。
“县、乡、村三级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络的建设,打通了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宁都县商务局局长xx说,宁都县地处赣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有了电商平台,农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销本地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增值。
在宁都,“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小布岩茶、宁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产长期“深藏闺中”。
如今,这些土特产品搭上了电商平台,“e路”畅销,日渐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据统计,目前宁都县所有土特产均已实现网上销售,全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已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宁都县委书记xx说,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宁都农村优质的农产品难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场。
电子商务大大缩短了农产品交易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效益、激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扶持孵化服务走出电商扶贫路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要让农村因电商‘活’起来,更要让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
xx说,宁都县将电商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借力电子商务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18岁的xx生,出生在宁都县对坊乡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先天疾病,他的双手手腕无法伸直,属于三级肢体残疾。
贫困的家境、残疾的身体曾经让他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xxx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电脑前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
去年10月,xx报名参加了宁都县电商产业园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开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专柜”的布鞋分销网店。
上个月,xx的网店赚到了近3000元。
“没有电商的发展,没有政府的帮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自食其力。
”xx说。
xx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宁都贫困群众通过电子商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电子商务正在宁都城乡遍地开花。
作为深居赣南一隅的贫困地区,宁都县起初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并不浓厚。
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宁都电商产业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当地政府对电商产业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扶持电商、孵化电商、服务电商,使电商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扶贫攻坚的有力推手。
——扶持电商。
宁都县设立了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县财政安排了800万元,重点扶持电商产业园发展壮大、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及电商人才培育等,促进电商产业加速崛起。
同时,宁都县出台了《************》,在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扶持、价格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
——孵化电商。
宁都县因地制宜,通过市场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网商——飞天麦光光集团利用企业现有厂房改造建设县电商孵化园,209月在全省率先开园,当年就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园内建有办公楼、仓储和人才公寓等4.1万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