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
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
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
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
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
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
复习完一个章节,就在不看课本只看笔记的情况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一一地过一遍。
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看,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和巩固记忆。
一轮复习一边是高中三年课程的回顾,一边是知识遗漏的查找,这也是为高考总复习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的时期。
高考是考三年的内容,而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的其中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把这部分的基础做好的话,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所以必须把这两年的基础知识补上,避免高考时这些知识变成失分点,自己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找漏洞效果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时间。
最后以致于信心受挫,决定放弃学习了。
这是学习中的最可怕的现象。
我们做题不贵“多”而贵“精”。
应该做囊括高考的重点、难点、考点的题和通过对照老师讲的具体内容检测出漏洞。
第二轮复习(3月初-5月中)综合能力突破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
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高考黄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题法则,其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会很轻松。
不只是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东西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
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
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
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会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
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
高三学生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当遇到舌尖效应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
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迅速做题技巧训练)。
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入手点,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维步骤,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任何题,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例,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其中解答的'思维共性,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的。
到这个阶段,很多同学开始发急了,所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这时候千万不要麻木做题,看到什么题抓来就做,做对了不去总结提炼这种思想的话,只能说你会这道题而已。
做错了看答案听讲解明白了而不去思考“凭什么这么解答”,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