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提早“学”的习惯。
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
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
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10、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
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11、经常“动”的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新大纲强调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对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举实例加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通过剪剪拼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
12、有心“集”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问题多次犯错。
为避免同一错误经常犯,有责任民的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错会诊专栏,有心计的学生建立错误的知识档案,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收集在一起,反复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13、灵活“用”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教师教学成绩差反思及措施3
老师都自己非常想把班上同学的成绩弄上去,自己在工作中也竭尽全力,可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老师自己火急火燎,满嘴是泡,回家和家人吵架,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今天,我们仅从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为老师提供几种方法,以供老师们参考。
1考试考什么,我就讲什么
老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明确考试考哪些知识点,考到什么样的难度,题型是选择、填空还是计算。
这些明确之后,课堂上只讲考试要考的,课后作业也只让学生练习考试要考的。
老师可以自己反思一下,你在课堂上有多少内容是没必要讲的。
有的老师觉得什么知识好讲就多讲一点,有的老师觉得哪个知识有意思就大讲特讲,有的老师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借口,讲一些完全没有讲的知识。
能用一个例子把问题讲清楚,就不举第二个例子。
能用一个实验把问题说明白,就不做第二个实验。
高效优质的课堂不一定精彩,有的老师的课堂汇集了精美的课件、精彩的故事、华丽的图片、漂亮的动画、与众不同的实验,学生也情绪高涨、激烈辩论,其实课堂效率不高。
整课堂,很多环节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导致了学生成绩的下降。
有的老师的课堂,缺少评价学生的环节。
这个老师又不自信,总担心学生没有掌握自己所讲的知识。
于是,对于学生都已经明白了的问题,老师讲起来没完没了,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
老师应该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时的调节自己讲课的内容、节奏等,提高课堂效率。
2保证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
所有老师都反对题海战术,都不想让孩子在课后有做不完的作业,可是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保证,老师的教学成绩就不能保证。
老师们应该明确一点,大多数学生是不会合理分配课后时间的。
如果很多学生课后不学你这门学科,或者在课后学你这门学科的时间很少,你的教学成绩可想而知。
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时要保证两条:
一是要有明确的作业内容;二是必须要检查作业;很多老师总会说:“今晚作业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自己不会的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