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发食品:肉、蛋、奶及其制品
3、中毒机制:是毒素型中毒,主要是肠毒素作用于人体双侧的迷走神经的内脏支,引起呕吐反应。
4、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最短为1小时,有的甚至15分钟,最长6小时。
表现为突然恶心、剧烈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
5、预防措施
①关键是冷藏:4~6℃的情况下,一般不产生毒素。
②贮藏食物时间不能过长
③食品从业人员应遵守制度和注意个人卫生
挤奶后,牛奶尽可能在1小时内冷却到10℃以下。因为奶牛若患了乳腺炎、乳房炎,金葡菌污染了牛奶后,时间长了,巴氏消毒也没用。
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六)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外毒素引起)
1、病原: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称“肉毒梭菌”,是一种厌氧菌。
产生的外毒素称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毒素,其最小致死量(MLD)为0.0001μg/kg。
肉毒梭菌的芽孢抵抗力强,耐高温、耐寒冷、耐干燥,沙漠可生存,冰天雪地也可过冬,干燥存活300多天。干热180℃、5~15分钟或湿热100℃、5小时才可杀灭之。
但肉毒毒素不耐热,只需100℃、10~20分钟则可灭活,甚至全部杀灭(可芽孢不易被杀灭,所以也很危险)。
2、中毒机制: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导。
临床表现与毒素量有关,量越多,潜伏期越短。潜伏期越短,则病死率越高。
3、临床表现:第一个主诉是:看不清东西,视力模糊,眼睑下垂,产生复视。
主要侵犯颅神经,随后出现上升性麻痹,四肢瘫痪,步态不稳,头下垂,声音嘶哑,呼吸麻痹死亡。
4、治疗:1:4000的高锰酸钾(PP)液洗胃,用以氧化毒素。
只要确诊,一定要用多价的抗毒血清(抗肉毒血清)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但要作皮试,过敏者要进行脱敏(少量多次)。
5、预防:①消毒杀菌都要彻底(洗干净);②加工时防污染(特别是堆放的食物);③一定要加热;
中毒食品:肉类:见于新疆,一大批牛被宰后,皮袋装起来埋到牛粪堆(高度厌氧)
豆制品:见于小家小户制作
(七)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往往由于吃剩饭引起。病原是蜡样芽孢杆菌,其不耐热,加热至100℃,只需20分钟可杀灭。室温30~37℃,繁殖相当迅速。
引起食物中毒的菌量标志——1.8×107个/克食物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分类:
1、单纯蜡样芽孢杆菌:不产生肠毒素,是活菌引起食物中毒
2、产生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
①致呕吐综合征(耐热):致呕吐的菌,以呕吐为主,潜伏期短
②致腹泻综合征(不耐热):致腹泻的菌,以腹泻为主,潜伏期长
预防措施:防止污染,食品低温保藏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1、河豚鱼中毒:河豚鱼本身有一种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微溶于水,对热、盐腌、日晒较稳定。但pH7以上或pH3以下,即偏碱或偏酸,可以把毒素分解、破坏,不过实用意义不大,因为食物不能太酸或太碱。
河豚鱼的毒性具有两大特征:第一大特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毒性有明显的变化,在产卵期(12月至下一年的6月或2~5月)中,毒性最强。这个时期正好是味道最鲜美的时期。第二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鱼群,同一鱼种的个体间,其毒性也不一样,另外,人对河豚毒素的耐受也存在个体差异。
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断神经-肌肉之间的传导,毒素吸收后可以引起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麻痹。
往往先侵犯感觉神经,以后侵犯运动神经,最后侵犯脑干、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死于呼吸麻痹。
临床表现:发病急而剧烈。潜伏期短,10分钟~3小时(3分钟~5小时),开始手指、舌、口有麻木感或针刺疼痛,后引起胃肠道症状,随后上肢麻痹,站不稳,瘫痪,死亡前血压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