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想家,学习困难,与同学发生矛盾。这都是适应不良的表现。
面临新的困难。一是学习内容上的困难。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就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感觉到学习压力。四学校位置的变化。这种种表现,都将妨碍初一新生进步。
让我们看看你们与小学时的不同吧:
1、从"老大"到"老小"进入中学,你们的积极性普遍都比较高,因脱离了"小"字,而充满着种种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坪坝中学大门,你们却发现许许多多现象都向你们提出了挑战。在小学时,你们是"老大",通行无阻;而在中学,自己又是"老小",不准在楼道内跑跳打闹。这时,你们自然回顾起自己的过去。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时代,以及与父母一道做游戏的幼儿期的情景都将蒙蒙胧胧地重新出现在脑海里。对自己的过去,你们难于忘怀,对未来的向往,你们十分期待。加之大人们对你们的期盼,从而导致你们情绪上的不安。因此,你们会问自己在这个充满"未知数"的"新世界"里,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呢?
2、学校管理变化----
3、老师从"里里外外都是"到"无事不登三宝殿"。
小学班主任一天到晚和你们在一起,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一步步都是老师搀着走。而中学,班主任"无事不登三宝殿",许多事都是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任课老师深居办公室,你不去找他,他也不会找你。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小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教师不仅管课内,也要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要管生活。因此,师生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到了中学,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那么深入细致了,任课教师多是抓学生的学习,多是管课内,多是在学习进行交往。
4、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班级的竞争更激烈。
小学同伴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五湖四海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选择朋友了。就是同一个班级,也不都能成为朋友。因此,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关系的重新确立,对你们来说,也是个新课题。班级的竞争更激烈,需要把握好心态。
5、小学生还保持着儿童期儿童对父母的态度,依然是依附于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初中生由于身体的逐步成熟,心理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由于眼界不断地扩大,你们这时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向往脱离家庭,成为自立的大人。你们往往会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才能成为成人,往往以承担更大任务,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希望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的倾向在增加。你们的心理话也不愿像小学时那样向父母说了。一个十四岁初中女生的日记中这样写着:“太阳放射着光芒;天空碧蓝、碧蓝,舒服的微风徐徐地吹来!我多么希望得到自由、得到朋友;要么就孤零零的一个人好啦,这就是我的心愿、憧憬。我真想尽情得哭……。
那怎么做呢?我认为:调整心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初中生活----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你们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现实是有的同学在小学时还不错,而进入初中后,成绩不稳定,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随之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教师教学。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是要求你们有较广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具体包括熟悉教师的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等等。要想有学习兴趣首先要明白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其次,要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后总结、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等方法。再次,应认真对待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必要时可以重新做一遍,体验学懂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作业时的欢快感情。
2、学会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生时代,择友的条件是只要能与伙伴一道玩耍就满足了。进入初中以后,人际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新同学不再仅是住家相近的同学了,还有来自不同小学的或较远地区的同学。而且初中生所寻求的是特定的朋友--挚友,他们表面上在一起做游戏、搞活动,或者沉浸在共同兴趣的活动中,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彼此的心迹,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爱好或共同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寻找挚友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你们就能够相当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挚友。
为此,一方面你们要扩大同学之间的接触面,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班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增强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适应班集体对自己比小学时代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一个学生适应班集体,心理发展健康;不适应班集体,会出现孤僻、不合群或调皮捣蛋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3、学会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注意学习方法的调整。
首先,要把握住预习——听课——复习——写作业,每一个重要学习环节。特别要强调养成课前先预习,写作业前先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如何预习、复习,要请教各科教师。
其次,要注意规范化,认真书写作业,严格按照规定格式答卷。同时,学会预习和记笔记。
最后,还可以参加各学科的兴趣小组。这样,不但能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且还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4、加强与班主任和好朋友的沟通。在与老师交流时,首先尊重老师然后以诚恳的态度开诚布公地和老师交流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因为老师是你们可信任的长辈和学习的表率;在与好朋友交流时不要再耍小皇帝脾气了。希望同学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团结友爱、讲卫生、讲文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记住:调整心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初中生活----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
5、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对孩子特别是对于长期处在自卑状态的孩子,家长应当多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尊重和信任孩子,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闪光点,通过正确引导,让孩子迎接困难,建立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6、树立远大的理想,注重兴趣的培养。
7、抓住初一刚入学阶段习惯养成的机会
新生入学心理辅导活动计划5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不加以重视和疏导,后果将难以想见。高中时期是中学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认真研究中学生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的准备工作
1、不断“充电”,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
2、邀请家长参加参加有关的知识讲座。
3、邀请有关心理问题辅导专家。
4、收集有关逆反心理的一些案例。
二、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程序
(一)开办学生逆反心理知识讲座,并邀请家长参加,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逆反心理,并通过讲座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的种类及其成因,为正确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铺平道路,并让学生能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向学生分析事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逆反心理,该如何应对才能正确化解逆反心理。
小玲今年13岁,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听爸妈的话,可近来变化较大。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小学毕业后,妈妈为小玲选择了就近的一所重点中学作为报考志愿,而小玲偏选了一所离家较远的中学,她不是喜欢路远,而是有意与妈妈闹别扭;小玲有炎,妈妈配来滴鼻药水,她却有意把瓶摔了;妈妈问小玲考试成绩,她故意不及格;有一天气候突然变冷,妈妈特意送去御寒的衣服,小玲竞当同学们的面把衣服扔在妈妈脸上;爸爸平时工作忙,找机会想跟小玲聊聊,她却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个小玲的爸妈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做父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十五六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有的能持续好几年,你让他(她)往东,他(她)偏往西;你不允许他这样做,反而使他增强了这样做的欲望。这种“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的逆向反应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明显,常把母亲气哭,把父亲气得浑身发抖;有的孩子这种逆反行为较弱,但一般父母都能感觉到这种“作对”。精神分析理论把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而在心理学上则称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好处,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剧变时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连书本上的知识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独立创造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