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计划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围绕“和而向上知书达理”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课程满意度为指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目标与措施:
(一)五育并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1、实施《创建书香校园实施方案》,开展校园读书活动
(1)学校“诚信书架”、班级“图书角”全天开放,同时各班选派一名学生作为“诚信书架”管理员,轮流管理。举行图书交换活动,以拓展书源,使学生有书可读,养成“一进学校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将课外阅读、写字纳入课程教学,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一节书法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用好朗读亭,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好__市书香校园展示交流活动。
2、抓好艺术教育,让美育发挥育人功能
(1)继续以舞蹈、剪纸、管乐等项目为载体和平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并且整合、融会、贯通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发艺术潜能。
(2)积极参加区级各项比赛,陶冶爱国情操,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全面发展+艺术特长”的人才,使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
(3)全方位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教育。开设麦秆画、布艺画、版画、舞蹈、泥塑、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课要帮助孩子们逐步把爱好变成特长,开拓孩子们的兴趣,彰显学生个性,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为校本课程的研发闯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3、重视体育工作,促进体育兴趣化项目有效推进
(1)保证学生每日活动不少于1小时,利用体育课开展体育技能培训;将“大课间”各项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融艺术、体育、文化为一体,充分展示大课间的魅力,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
(2)积极开展体育兴趣化项目研究,承接__市体育兴趣化项目阶段展示。开展“足球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的课题研究。
(3)继续做好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如击剑、国际跳棋、足球、羽毛球等,进一步加强校队的梯队建设,力争在区级各项比赛中有新的突破。
4、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力求在科技项目上有突破
(1)认真做好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编制校本课程,完善架构体系,融合学校的探究型课程,形成教学序列。
(2)继续做好机器人社团、赛车社团的建设,力争创建星级社团,并在市区比赛中有较好的成绩。
(3)在原有基础上探索新的增长点,使学校在科技项目上有所突破。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校优质水平
1、继续做好课程领导力视域下的课堂文化转型
(1)渗透创造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创智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统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学校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编教材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各项实施。
(3)加强校本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改进”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小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观,教师要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收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深化拓展“创智课堂”教学实践
(1)以“创新思维,合作学习”为目标,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制结构化单元教学设计,使学校课程结构逻辑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结合创智课堂的建设,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
(2)从“单元教学设计”入手,带动课堂文化的其他方面的变革,实现学校课堂文化转型。并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转化为学校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校课程体系;将课堂文化转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要求、课堂行为。
(3)举行一次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3、开展校本化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1)根据学校课程计划,编写课程单元规划、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以及单元资源设计,提升教师命题设计的能力。
(2)优化教学的评价方法。着重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的评价应予以进一步研究,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与量表。
4、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行为中自居体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