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目标
1. 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 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进入全县乡镇中学的中等水平。
三、具体思路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于学困生,不仅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还要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2. 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通过加强教育的力度,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 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上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 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5. 在复习阶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组织复习工作。通过讲解概念、提示规律,指导解题,提高学生的题目分析和解答能力。
6. 吸取资料和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 认真组织测试,加强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生应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 历史教学要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叙述和分析历史要科学且有思想性,观点和材料要统一。
2.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念。注重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效率。尝试进行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4. 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和创办历史报等,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跟踪辅导,与学困生进行谈心,了解他们学习差的原因,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内容涵盖从我国的远古居民讲到魏晋南北朝。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为一个课时。本学期共计二十周,其中第十八周进行市初一历史年度统考。除去考试周,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